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预后影响及与Ki - 67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 - 2012年12月于我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13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NLR最佳临床分界值采用ROC曲线确定,并依此分NLR<2.64组和NLR≥2.64组。临床独立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曲线比较采用Kaplan - Meier和log - rank方法。Ki - 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 NLR是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最佳临界值为2.64。NLR<2.64组术后中位DFS为39.10月,中位OS为52.30月;NLR≥2.64组术后中位DFS为27.35月,中位OS为37.35月。2组术后DFS和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低组伴Ki - 67表达阴性的三阴性患者术后中位DFS和OS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其他情况。结论 NLR是三阴性乳腺癌的关键影响预后因素,具有重复性强、非侵袭性、方便实用等特性,可用于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配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POP患者10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性维生素D3 (骨化三醇),对两组疗效、骨密度(BMD)、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与对照组84.91%比较,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L1-4、髋部、Wards三角区BMD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上述部位BMD提高较同期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MMP-13、TIMP-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MMP-13和TIMP-1改善较同期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与对照组7.5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配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POP疗效满意,可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MMP-13和TIMP-1,安全性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心脏运动负荷试验是心脏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对于病症的诊断 ,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分析 ,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疗效判断 ,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 ,均有其他检查不可代替的意义 [1 ] .我院 1 995/ 2 0 0 0年共收治 31 0例因胸痛拟诊冠心病患者在我院做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 ,术前 1 wk内均实施平板运动试验 (TET) .现对 31 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强阳性患者动脉病变特点及治疗对策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31 0 (男 2 60 ,女 50 )例因胸痛拟诊冠心病患者在我院作冠状动脉造影 (CAG)术前 1 wk内均行 TET检查 ,…  相似文献   
4.
缓激肽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延迟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飞  张荣庆  贾国良  程何祥  李伟杰  李伟 《医学争鸣》2001,22(21):1943-1945
目的 通过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缓激肽(BK)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延迟性影响 .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兔 ,随机分为 3组 . 组 (对照组 ) :建立动物模型后关胸 ,2 4h后心肌缺血 40 m in,再灌注 6 0 m in. 组 (BK组 ) :建立动物模型后给予 BK左室内灌注 5 0 μg· (kg·min) - 1 ,共 10 m in,其余同 组 . 组 (HOE140组 )第 1日建立模型后输注 BK时给予 BK B2 受体拮抗剂 HOE140 iv10μg· kg- 1 ,其余同 组 .分别测定各组缺血 2 0 min,40 m in及再灌注后心肌 ATP、磷酸肌酸、糖原及乳酸含量 .结果  BK组在缺血 2 0 min时 ATP、磷酸肌酸、糖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 ;缺血 40 m in BK组 ATP、磷酸肌酸、糖原及乳酸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再灌注后 ATP、磷酸肌酸、糖原含量再次明显高于对照组 ,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降低 .而 HOE140组各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BK能够延迟性改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
PTCA及血管内支架术中冠脉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对冠脉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29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冠脉造影组(8例)和PTCA加支架组(21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放免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栓素B2(TXB2)的浓度。并对PTCA及支架术中不同时间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冠脉造影前后血小板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TCA及支架组在球囊预扩张即刻各血小板功能指标均轻度增高;支架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支架后10min有下降趋势。结论 冠脉造影对冠脉循环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影响;PTCA及支架术中能使血小板功能激活。  相似文献   
6.
西京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5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西京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 12前所有冠心病介入治疗病历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在 5 37例患者中 ,6 9.3%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2 0 .3%射血分数≤ 40 .0 % ,6 4.6 %为多支病变 .治疗血管 6 71支、病变 76 9处 ,B,C型病变77.9% .介入治疗病例成功率为 89.2 % .病变成功率 89.1%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3.4% (死亡 1.9% ,Q波心梗 2 .0 % ,急症冠脉搭桥术 0 .2 % ) .普遍应用支架前后对比 ,病例成功率提高 (91.0 % vs80 .0 % ,P<0 .0 1)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2 .6 % vs 6 .4% ,P<0 .0 5 ) .结论 我院病例病情严重 ,介入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 .支架提高了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支架治疗无保护性左主干病变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冠心病左主干 (L MCA)病变预后极差 ,需尽早采用冠脉搭桥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 L MCA病变 ,死亡率高 [1 ] .冠脉内支架术问世以来 ,有效地防治球囊扩张后冠脉急性闭塞 ,显著降低再狭窄率 ,使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明显扩大 .近期有报道显示 ,支架治疗无保护性 L MCA病变 ,疗效十分满意 [2 ,3] . 1 998年以来 ,我们对 3例无保护性 L MCA病变尝试支架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例 1 男 ,5 7岁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CAG)显示 L MCA中段向心型病变 ,长 8mm,狭…  相似文献   
8.
9.
孙中婵  李伟杰 《心脏杂志》2017,29(6):714-716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女性,62岁,山西省芮城县人。主因发作性胸痛10余年,先后3次入我院诊治。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部闷痛,伴心悸、气短、出汗,多持续3~5 min,含服硝酸甘油有效,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治疗,病情尚稳定。3年前上述不适症状加重,多于劳累及餐后出现,为进一步明确诊  相似文献   
10.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CRT主要用于QRS时限≥120 m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的顽同性心力衰竭患者,但严格入选的人群中仍有20%~30%无明显疗效,如何提高CRT的临床疗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以心室收缩不同步作为26例CRT筛选标准,随访发现可以提高CRT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