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巨大卵巢浆液囊腺瘤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4岁,无任何症状,学校体检,校医发现腹腔膨隆,似可触及一巨大包块,为确诊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腹部膨隆,皮肤亮泽,腹部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质软,可活动,无明确界线。超声检查:在腹腔探及一巨大混合性块影,边界无法测量,范围上自剑突,下达耻骨联合上方,两侧约达腋中线,占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经典名方之一。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有关半夏泻心汤的古籍文献,筛选出有效数据共399条,涉及中医古籍238部。从半夏泻心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主治病证、组方原理、用药剂量、药味炮制、制法、煎法、服法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半夏泻心汤源于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7味药物组成,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后世记载的半夏泻心汤大多遵从《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组成和主治,并在临床应用有延伸和扩展。在有主治病证记载的352条文献中,痞证(341)最多,约占96.88%,此外,亦零星用于暑证、疟疾、反胃、湿温、黄疸等病证。在记载药物剂量的122条文献中,近二分之一与《伤寒杂病论》原文记载完全相同。在有药味炮制的112条文献中,甘草(86)最多,多为炙(80);其次为半夏(79),多为"汤洗去滑"(67)。在有煎法记载的111条文献中,继承《伤寒杂病论》"去滓再煮"最多(68),另有"水煎"(32)和"姜枣煎"(11)。在有服法的108条文献中,近一半继承了《伤寒杂病论》"温服一升,日三服"。通过挖掘整理、系统分析记载半夏泻心汤的中医古籍文献,以期为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研发提供更准确的古代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付平 《中外医疗》2009,28(18):141-141
在高级护理学员进入医院普通外科学习,为使学员掌握牢固扎实的普通外科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多能力人才,我们将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分3个阶段,即熟悉专科护理.加强专科护理,综合考评考核过程。用新方法.新思想改变传统教育的约束,迅速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实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经典名方地黄饮子现代临床应用广泛,治疗多科疾病,尤其是内科病中的神经系统疾病较多,临床疗效确切,但目前尚未转化成中成药制剂。故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记载地黄饮子的中医古籍文献,筛选、整理出有效数据254条,涉及中医古籍144部,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了地黄饮子的历史发展源流、主治病证、制方原理、用药剂量、制剂方法、煎服方法等,以期为经典名方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证据支持。研究发现,地黄饮子出自金代医家刘河间所著《宣明论方》,由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藏菖蒲、远志12味药物组成,主治喑痱。后世记载的地黄饮子多遵从《宣明论方》中的方剂组成和主治,且临床应用有所扩展,在有主治病证记载的199条文献中,喑痱最多,约占总病证的一半;其次为中风,约占五分之二;亦用于暴喑、痿证、眩晕、遗尿等病证。地黄饮子治疗病证范围较广,但病机总属"肾中水火俱亏"。其制方独特,上下并治,标本兼顾,尤以治下治本为主。在有药物用量记载的56条文献中,约有三分之一继承了《宣明论方》的记载:"等分,上为末,每服3钱。"药物用量总体偏轻。制剂多为汤剂、煮散,在煎服方法上主张"浊药轻投""数滚即服""不计时候"。  相似文献   
5.
元代医家罗天益,精研《内经》《伤寒杂病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其代表作《卫生宝鉴》,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反映罗天益针灸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善用灸法温补脾胃;注重放血,清泄实热.并重视对疾病的综合治疗,以求速效.  相似文献   
6.
对《医学启源》中张元素有关脾胃的论述,从脾胃的生理特点、脾胃病辨证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挖掘、探究。张元素撷取众多医家之长,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对脾胃的生理特点、脾胃病辨证及治疗均有独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脾胃观。具体体现在:脾为万物之母、胃为人之根本的生理观;以脾胃之寒热、虚实为纲的辨证观;湿土之气病"宜渗泄",以药物的甘苦与脾胃的苦欲补泻相结合遣药制方,以"湿制法"治疗脾胃病以及"养胃气为本"的治疗观。  相似文献   
7.
古代医护一体,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护理学科或护理学专业,但许多护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都隐藏在历代中医文献中。《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医学经典之首,对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中医护理的特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刘完素《宣明论方》中105首方剂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其常用药味,最大、最小及平均剂量范围,方剂药味数目,每服剂量,每日剂量等,总结其组方用量规律。结果提示:刘完素临床处方用药并非独主寒凉,而是严格遵守辨证论治原则,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其处方侧重于小方,每服量亦较小,且多采用打散煮服,既可节约药物资源,又便于携带、服用。其组方用量规律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艾盒灸联合中药加温外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脾胃虚寒型CG患者随机分为艾盒灸组、中药加温外敷组、联合组3组。艾盒灸组采用艾盒灸疗法,中药加温外敷组采用中药加温外敷疗法,联合组采用艾盒灸联合中药加温外敷疗法。7 d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3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胃脘痞满、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艾盒灸组与中药加温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VAS评分低于艾盒灸组与中药加温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艾盒灸组的68.8%及中药加温外敷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盒灸联合中药加温外敷疗法可改善脾胃虚寒型CG患者的寒性证候,缓解患者胃脘疼痛,提高临床...  相似文献   
10.
徐昭娟  赵冬  高绍芳  李付平 《新中医》2015,47(7):141-14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药结合刮痧、食疗法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微创闭式修补术,术后联合益气养阴方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刮痧、食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直肠前突深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直肠深度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方药结合刮痧、食疗法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疗效显著,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