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成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和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患者MRI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1例MRI表现类似脑膜瘤征象:实质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宽基底与脑膜接触和均匀强化;又有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特点: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伴多房小囊变,DWI高信号;室管膜强化提示脑脊液播散。另1例囊实性病变类似胶质瘤,但实质部分T2接近等信号,有微囊和明显均匀强化,又类似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两例病理均见肌母细胞和细胞丰富能解释等T1、等T2信号和DWI高信号;血管增生明显从而强化显著;灶性坏死易见类似胶质瘤,因此,MRI表现基本能反映病理学变化。结论成人颅内幕上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MRI表现类似于髓母细胞瘤、PNET、恶性胶质瘤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但成分更混杂、更具中枢神经系统播散潜力为本病特点,发生在幕上、多发可能有助于本病定性诊断,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腹腔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ER特征及其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按WHO(2008年)淋巴瘤分类标准分析74例儿童腹腔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制备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c-myc基因荧光原位杂交,观察CD20、CD79a、CD3、CD10、bcl-6、MUM1、bcl-2、CD43、CD38和Ki-67蛋白的表达和EBER表达特征,并区分伯基特淋巴瘤(B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介于BL和DLBCL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DLBCL/BL)病理类型,在DLBCL中再区分其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的分化特征.结果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中BL为65例(87.8%),DLBCL为4例(5.4%),DLBCL/BL为5例(6.8%).临床以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肠套叠为主要发病症状.B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65例)、CD79a(65例)、CD10(63例)、bcl-6(62例)、MUM1(15例)、CD43(46例)和CD38(63例);不表达CD3、bcl-2;27例(41.6%)EBER阳性;54例(93.0%)c-myc基因位点断裂.DLBC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4例)、CD79a(4例)、CD10(3例)、bcl-6(2例)、MUM1(2例)、bcl-2(3例)、CD43(2例)、CD38(2例);不表达CD3;其中2例GCB,2例non-GCB;EBER阴性;1例c-myc基因位点断裂.DLBCL/B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5例)、CD79a(5例)、CD10(5例)、bcl-6(4例)、MUM1(3例)、CD43(5例)、CD38(3例),不表达CD3和bcl-2;4例EBER阴性;3例c-myc基因位点断裂.结论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以BL为主要病理类型.临床以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肠套叠为主要发病症状,主要累及回盲部肠组织及周围系膜淋巴结,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ER、c-myc基因的检测对BL、DLBC及DLBCL/BL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从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lymphoma,BL)组织分离建立了一株可传代的淋巴母细胞系,发现这一株细胞含有疱疹病毒颗粒,后来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该病毒广泛存在人群中,有研究证明,90%以上的中国人群存在EB病毒终生潜伏感染。EB病毒不仅与NK/T细胞淋巴瘤相关,而且与BL和B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无创性功能成像的一种方法,可从分子水平对疾病进行研究,是目前唯一能够在活体检测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1].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ARM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将MRI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7例ARM中,高位型10例(37.0%),中位型5例(18.6 %),低位型12例(44.4%);27例ARM中,MRI多平面成像可清晰显示横纹肌复合体发育情况,各肌肉体积小,肌肉分辨困难,且部分重叠;中、高位型ARM中,3例横纹肌复合体发育较好,12例发育差,低位型ARM中,7例横纹肌复合体发育好,1例发育较好,4例发育差;术中探查发现,中高位型ARM中,5例横纹肌复合体发育较好,10例发育差,低位型ARM中,10例横纹肌复合体发育好,2例发育较好。27例ARM中伴有瘘管19例(70%),其中尿道瘘6例,会阴瘘8例,膀胱瘘2例,阴道瘘2例,阴囊根部体表瘘1例。MRI可清晰显示10例瘘管,余9例瘘管显示不明显或未见显示。结论:MRI检查能准确判断畸形类型,评价横纹肌复合体发育情况,特别是对中高位型ARM,可显示部分瘘管,了解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以及脊髓椎体异常,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需注意的情况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伴全身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MS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NB伴骨转移患儿的临床及MS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10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胸部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别为3例和4例.结果 10例NB患儿均伴有骨转移,其中3例伴有肝转移,另3例伴有远处淋巴结转移.4例为颅面骨转移,4例为骨盆转移,2例为脊柱转移,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周软组织肿块可见钙化及垂直状骨针.增强后软组织肿块及邻近脑膜有不均匀轻度强化.结论 NB骨转移的临床及MSCT均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