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小蠊抗药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对德国小蠊两种常用抗性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以了解不同方法在抗性系数 (RR)上的差异 ,为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抗性检测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分别参照WHO和Atkinson等 (1991)及Zhai等 (1992 )的方法。结果 用药膜法测定KT50 ,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 6.93、13 .85和 5 .60倍 ;而用点滴法测定LD50 ,德国小蠊对上述 3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 2 2 .17、64 .3 2和 2 7.0 3倍。可见 ,用点滴法比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要高出 3 .2 0倍、4.64倍和 4.83倍。结论 点滴法较药膜法更为灵敏 ,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德国小蠊的实际抗性水平 ,而药膜法相对简单易行 ,适于现场抗性检测。  相似文献   
2.
德国小蠊抗性及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生化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CarE)生化性质上的差异,旨在从生化水平上确定CarE在德国小蠊抗性中的作用,初步揭示德国小蠊抗性机制。方法 参照Asperen(1962)和高希武(1991)方法测定CarE活性。结果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中的CarE活性要高于敏感品系中的CarE活性。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对α-乙酸萘酯(α-NA)的亲和力要大于对β-乙酸萘酯(β—NA)的亲和力,而敏感品系CarE对α—NA的亲和力要大于抗性品系CarE。时间进程曲线显示,在以α-NA为底物时,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CarE时间进程曲线趋势不一致。对9种德国小蠊野外品系CarE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除1种品系外,其余品系均使CarE活性提高,幅度在1.23~2.83倍之间。结论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在CarE生化特征上的差异,显示出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对几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高度抗性,与其体内CarE活性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表明CarE活性的提高是北京地区野外德国小蠊品系普遍存在的一种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原有食饵法进行改进,创建新的鼠饵盒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鼠密度较高的试验场所内,长期观察鼠类对饵料的取食情况,测定鼠饵盒阳性数及鼠饵失重量。结果 在鼠密度相对稳定的状况下,鼠饵盒阳性率及日均失重量线性相关,符合逻辑斯蒂曲线,60d左右达到最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长期连续对某一地区的鼠密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4.
5.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简称奥森公园)作为北京重要的公共场所,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奥森公园开展乙型脑炎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研究对北京市的乙脑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本研究于7-9月在奥森公园设定的监测点采用CO2诱蚊灯监测三带喙库蚊,再用3S技术提取并建立蚊虫与环境因素数据库,最后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三带喙库蚊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 显示,奥森公园内三带喙库蚊的密度高峰值出现在9月份的湿地环境中;其密度与400 m缓冲距离内带水生植物的水体面积(GW_400)和100 m缓冲距离内低矮树林面积(LT_100)有关.本研究发现三带喙库蚊在奥森公园可以孳生,且其空间分布与周边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可为保护人群免受蚊虫叮咬、降低乙脑感染机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对蚊幼的实验室药效测试方法测定吡丙醚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经吡丙醚颗粒剂处理的试验组幼虫死亡率为59.68%,显著高于对照组(2.70%),尽管试验组化蛹率40.32%(对照组化蛹率为97.30%),但试验组羽化率为0,而对照组93.68%试虫正常羽化。结论吡丙醚对白纹伊蚊幼虫具有显著的羽化抑制效果,可用于现实防制。  相似文献   
7.
病媒生物(如鼠、蚊、蝇、蟑螂、蚂蚁、跳蚤、虱子、蜱、螨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能严重影响运动员比赛和休息的有害生物。为保证奥运期间北京不受病媒生物危害的影响,将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突发与流行的危险性降至最低,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卫生防病工作的万无一失,有必要组织实施奥运会病媒生物相关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居美20%微胶囊剂(Empire20)灭蠊实际应用效果,探讨毒死蜱类药剂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蜚蠊密度较高的饭店(A1)、餐馆(A2)和糕点制售点(A3)各1个,将20%微胶囊剂分别稀释100、50倍,在施药前、后,采用粘捕法分别测定试验区及对照区(A1选择洗碗间,A2、A3均选择售卖间)的蜚蠊密度,并作持效观察。结果在A1、A2试验区施用居美20%微胶囊剂,杀灭及滞留效果均较差,施药30d后较施药前相对密度分别仅下降12.7%和5.6%,效果不显著;在A3试验区施用,滞留期可达10d左右,基本达到实际使用要求。结论滞留性药剂使用时,应根据实际环境状况,避免药剂被无效冲刷,使药剂在环境中能得到较好的保留,以取得更好的药效。  相似文献   
9.
毒鼠强、氟乙酰胺、甘氟等急性剧毒鼠药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04年我国重点整治以毒鼠强为代表的急性剧毒鼠药之前,每年仅在公安部门备案的由杀鼠剂导致的死伤案件就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面临的挑战及其防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制定并实施有效保障策略和控制措施,确保奥运会期间不受病媒生物危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北京市病媒生物种类、密度消长特点以及危害程度的分析,提出奥运会期间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性以及病媒生物可能造成的骚扰与不利影响;根据2005-2008年奥运会场馆及城区病媒生物密度、病原与抗药性监测结果,以及安全、环保、有效控制和管理措施的筛选,制定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策略。结果北京市存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病媒生物造成骚扰的危险;健全的管理机制、全面的密度监测、科学合理的用药、统一的灭虫除害、应急队伍的组建等措施成为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的主要策略。结论实施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开展防制技术应用研究,制定各类技术方案,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北京奥运会无重大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