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银屑病顽固难愈,复发率高,属于中医学"顽癣"范畴,学习和了解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可以更好地从中寻找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目前大多从血论治,但是临床中发现,一些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采用凉血解毒等常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很多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治疗,如从肺论治、从虚论治、从温法、散法论治、从玄府理论论治,给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芩珠凉血方及辨证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加味芩珠凉血方辨证加减治疗组39例、加味芩珠凉血方固定方治疗组36例和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组30例,用药前后观察三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法(PASI)的变化。结果临床研究显示,辨证加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愈显率为41.7%。固定方组总有效率为61.29%,愈显率为32.3%。复方青黛组总有效率为46.37%,愈显率为3.3%。辨证加减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固定方组和复方青黛组,愈显率与固定方组相当,优于复方青黛组,固定方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均优于复方青黛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研究证实加味芩珠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稳定、安全、有效,在此原则上,辨证加减更能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血热证银屑病患者Th1/Th2/Th17主要细胞因子与银屑病血热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及血浆Th1/Th2/Th17细胞分泌主要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血热证银屑病的CD4~+IFN-γ为26.06±11.86较正常对照12.35±6.52升高(P0.05);CD4~+IL-4~+及CD4~+IL-17~+较正常对照稍降低(P0.05)。IFN-γ为91.20±48.37较正常对照47.44±21.46升高,而IL-4较正常对照下降(P0.05)。IL-17的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热证银屑病Th细胞免疫机制节点起主导作用的细胞亚型及细胞因子可能为n1型,主导细胞因子为IFN-γ。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中医很早就有对于该病的认识,针灸作为中医治疗银屑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从整体出发,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不但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本文对既往文献进行分析汇总,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分析针灸治疗银屑病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峰  李欣  迮侃  王洁  陈洁  曹筱筱  李斌  徐蓉 《新中医》2012,(10):57-60
目的:初步筛选与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联系因子,为提高银屑病血热证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i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集对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20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筛选与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辨证因子,并按联系数大小排序。结果:鳞屑积分〉2.04,红斑积分〉2.34,年龄≥50岁,面积积分〉2.07,口干、脉滑、苔黄、脉濡、大便干结为银屑病血热证的主要辨证因子;汗出减少、失眠、脉数、任何程度的浸润、皮损发于任何部位、舌红、精神抑郁、病程在1~360月之间、年龄〈50岁、脉弦、苔薄、面积积分≤2.07、苔白、舌紫、鳞屑积分≤2.04、舌淡为血热证次要辨证因子。结论:通过相关系数法结合集对分析法得到银屑病血热证的主要辨证因子与次要辨证因子符合临床实际,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症状进行同、异、反的定量刻画,建立相应的集对分析数学模型,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采用凉血潜阳法治疗后具有完整资料的20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系统收集其临床症状、体征等。通过集对分析的方法,将治疗结局为痊愈及显效的归为同部,有效归为异部,无效归为反部,根据公式计算各项辨证因子的U值,筛选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联系因子,根据各辨证因子联系数的大小,构建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模型。结果鳞屑积分>2.04,红斑积分>2.34,年龄>50岁,面积积分>2.07,口干,脉滑,苔黄,脉濡,大便干结为银屑病血热证的主要辨证因子;汗出减少,失眠,脉数,任何程度的病变浸润,皮损发于任何部位,舌红,精神抑郁,病程1~360个月,年龄16~50岁,脉弦,苔薄,面积积分0+~2.07,苔白,舌紫,鳞屑积分0+~2.04,脉细弱为次要辨证因子;红斑积分0+~2.34,舌淡为再次辨证因子。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集对分析模型建立为:U血热证=∑An/N+∑Bmi/M+∑Cpj/P。结论 U血热证≥0.75可判定为血热证,采用中医凉血治疗即可取得不错的疗效;U血热证<0.75,则患者在血热证基础上伴有其他证型,单纯凉血治疗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证候银屑病的发病与外周血Th1/Th17细胞轴漂移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酌(IFN-?酌)、白介素17A(IL-17A)的表达情况,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不同证候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酌和Th17型细胞因子IL-17A的水平。 结果 血热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D4+IFN-?酌+水平显著高于血瘀组及健康对照组(P < 0.05),而血瘀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CD4+IFN-?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热组银屑病患者PBMC中CD4+IFN-?酌+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 < 0.05),血瘀组不具相关性(P > 0.05)。血热组、血瘀组银屑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BMC中CD4+IL-17A+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热组银屑病患者PBMC中CD4+IL-17A+水平与PASI评分不具相关性(P > 0.05),而血瘀组呈正相关(P < 0.05)。ELISA结果示,血热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FN-?酌水平显著高于血瘀组及健康对照组(P < 0.05),而血瘀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热组银屑病患者血浆中IFN-?酌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 < 0.05),血瘀组银屑病患者呈负相关(P < 0.05)。血热组、血瘀组银屑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中IL-17A水平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热、血瘀组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A水平与PASI评分不具相关性(P > 0.05)。 结论 Th1细胞在血热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占主导地位,当血热型银屑病向血瘀型转化或正常转归时,Th1细胞的表达下降,而Th17细胞在不同证候银屑病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血热及血瘀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屑病血热及血瘀证的发病与外周血I型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 1,Th1)/Ⅱ型T辅助细胞(Thelper cell2,Th2)细胞轴漂移的相关性,观察血热及血瘀证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差异。方法银屑病患者血热证组及血瘀证组各15例,健康对照组1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ACS)检测单个核细胞(the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中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1-interferon,IFN-γ)、白介素-4(jnterleukin.4,IL-4)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不同证候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hl型主要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主要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并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the Psoriasis Areaand Severity Indexscore,PASI)评分。结果FACS结果示:血热证组外周血PBMCs中CD4+IFN-γ水平显著高于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ELISA结果示:血热证组外周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高于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血热证组血浆中IFN.叫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瘀证组血浆中IFN-γ水平与PAS1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热证组外周血清中IL-4水平显著低于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Th1细胞在血热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占主导地位,当血热型银屑病向血瘀型转化或正常转归时,外周血Th1细胞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辖区内的签约居民进行签约家庭医生知晓情况的全覆盖式调查,推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情况。方法 :于2021年1月选取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辖区内的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AI智能语音电话助手拨打签约居民的手机或固定电话,电话应答的内容经录音后统一进行数据采集并导出。结果 :62.7%的居民知晓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年龄、签约时长、慢性病病种数和是否为重点人群是对签约家庭医生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应通过诸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新闻媒体等渠道开展有效宣传,进一步提升居民对家庭医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知晓率,提升就医获得感。在后续的工作中可扩大AI智能语音电话助手的应用范围,提升签约服务效能,发挥社区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