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1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51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发现CHD患者AT1R的3种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66.7%、23%、4%,与正常对照组的66%、30.2%、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资料亦无明显差异。可见,尚不能确定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CHD有关,其并不是我国人群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Q T离散度 (QTd)诊断心绞痛的价值及其诊断指标。方法 :记录 5 8例肯定冠心病 ,87例临床诊断心绞痛及 3 1例健康者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胸痛缓解后 3 0min内的 12导联体表心电图 ,测定它们的QTd及校正的QTd(QTcd) ,计算胸痛发作时的 :①QTd增大至≥ 65ms。②QTd增大至 80ms。③QTd增大≥ 5 0 %。④QTd增大 5 0 %并达 80ms以及缺血性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V的病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①肯定冠心病和心绞痛组的QTd、QTcd及ST段压低胸痛发作时均较发作前显著增大 ,胸痛缓解后则恢复至接近发作前水平 ,而正常对照组变化不明显。②QTd的 4个指标对肯定冠心病和心绞痛组心绞痛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缺血性ST段压低 ,其特异性和准确性以QTd增大≥ 5 0 %并达 80ms最高。结论 :冠心病阵发性胸痛发作时QTd明显增大 ,以胸痛发作时QTd增大 5 0 %并达80ms作为判断心绞痛的QT离散度指标较为合适 ,动态观察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QTd变化对诊断心绞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生物阻抗法心排血量监测在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7例,应用生物阻抗法和温度稀释法(TD)同时测定心排血量(CO)及其他相关参数,对两种方法所测数据进行自体配对相关性分析。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C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相关系数为0.90,阻抗法和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生物阻抗法是一种无创、简便、连续的测定心输出量的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心功能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评价药物溶栓加体外超声助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北京东健电子科技发展公司生产的SUT-C-III型高频超声心血管病治疗仪给予体外超声助溶治疗,自动心超探头同时安置于心超第I区和心超第II区,超声频率800kC/s,脉冲移动式,声强0.75~1.25W/cm2,初始药物溶栓时助溶60~90min,以后每日一次,每次30min,以7~10d为一疗程。结果体外超声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77.9%),平均再通时间[(57±13)min],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63.93%),平均再通时间[(78±16)min]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时能减少死亡率和再梗死率,明显地改善左心室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特殊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药物溶栓的基础上加体外超声助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定义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和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一般而言,阳性结果的研究,其发表的可能性是阴性结果的研究的3倍以上,并且阳性结果的发表时间也比阴性结果平均早上3~4年。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适应对PTCA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冠心病(C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PTCA;观察组PTCA中设置缺血预适应(IP)方式。分别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6、12、24、48、72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随访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cTnI升高者分别为29例(24.2%)、2例(67%),P〈0.05;CK-MB升高者分别为7例(5.8%)、1例(3.3%),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4.8%和18.5%,P〈0.05。证明IP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检测cTnI诊断心肌损伤比CK-MB更敏感,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经验和教训,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6年3月-2003年2月治疗的446例RFCA。快速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7例,占33%,房室旁道参与心动过速272例,占61%,其中显性旁道60例(A型预激43例,B型预激17例),隐匿性旁道212例(左侧隐匿性旁道139例,右侧隐匿性旁道7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5例,占1.1%。右室特发性室速4例占0.9%,房性心动过速7例占1.6%,心房扑动5例占1.1%,均先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最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 消融总成功率为97.4%,总复发率为2.6%,并发症发生率为1.3%,无死亡病例。结论 RFCA已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简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目的地预测和降低并发症,识别和正确处理分析特殊病例,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脉慢血流现象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由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作为判定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提示为冠脉慢血流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血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0.82±7.38)vs (12.63±5.44) μmol/L,P<0.01];而血小板一氧化氮含量则较对照组低[(0.51±0.21)vs (1.89±0.54) U/mg prot,P<0.05];此外,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减低[(1.48±0.23) vs(3.59±0.38) U/mg prot,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血小板功能受损相关,在冠脉慢血流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4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d入院.有高血压史10年.人院查体:血压15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0次/min,率齐,无杂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57.2 ng/ml肌钙蛋白Ⅰ 8.7 ng/ml,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轻度上抬,V3-V5导联ST段改变,T波倒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