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3例以惊厥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的分析,以期提高儿科医生对惊厥、代谢性酸中毒与遗传代谢性疾病关系的认识。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住院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确诊的3例以惊厥发作为首发症状的MMA患儿进行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血、尿生化结果分析。结果(1)3例患儿尿液中甲基丙二酸均异常增高。(2)3例患儿除惊厥发作外,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包括: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1例、发作性嗜睡1例、反复呕吐1例。惊厥首次发作年龄为生后5月至11月,发作类型包括部分性发作1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例、强直发作1例。(3)头颅MRI检查显示脑萎缩1例,双侧基底节病变2例。结论惊厥发作是MMA的常见症状,对不明原因代谢性酸中毒、惊厥发作的患儿应进行尿有机酸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以早期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5例新生儿糖尿病(NDM)合并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3年3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5例NDM合并DK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合国内文献总结其特点。结果5例患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2.4kg,诊断年龄中位数为43d,均在生后3个月内起病,初诊血糖均值为47.02mmol/L,5例主要表现为体重不增甚至消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反应低下,发现血糖高而就诊,5例均发生酮症酸中毒(DKA)。l例同时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2例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所有患儿急性期均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诊疗指南(2009年版)》接受快速输液,胰岛素治疗和补钾处理,胰岛素初始治疗剂量为0.05-0.1U/(kg·h),治疗24h内血糖均明显下降,5例合并DKA患儿的酸中毒症状均在治疗48h后缓解,血糖控制良好,急性期无1例死亡。5例中2例符合暂时性NDM(TNDM),随访至今(最短4个月,最长4年),1例在5个月大时,可逐渐停用胰岛素治疗,定期血糖监测正常,目前仍处于随访中;1例4个月大时可逐渐停用胰岛素治疗,随访至4岁,定期血糖监测正常,未再出现临床症状;1例曾口服格列本脲,但血糖未能控制,在4个月大时失访,2例于2个月大时自行停用胰岛素治疗,近4个月时酮症酸中毒死亡。结论对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酮症酸中毒的患儿及时行微量血糖和血气分析、生化、电解质、尿常规、糖代谢等检查;NDM合并DKA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使患儿存活;临床上确诊该病应注意与应激性高血糖、医源性或其他原因的高血糖症相鉴别;基因检测不但有助于临床分型,更重要的是可根据不同致病基因进行靶向治疗,能更好控制血糖,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90例ARDS患儿和45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2012年ARDS柏林标准以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ARDS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度ARDS组及中度ARDS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轻度ARDS组(P<0.05),重度ARDS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中度ARDS组(P<0.05)。结论 TNF-α、IL-6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ARDS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1例我院确诊的戈谢病(GD)的患儿临床资料,探讨GD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特点,以期提高儿科医生对戈谢病的认识。方法对2012年8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戈谢病(GD)患儿进行辅助检查及基因结果的分析,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此例临床表型为1型,是GD的常见类型。基因型为L444P/L444P,是我国最常见的基因型。具有典型的临床、血液学特征。结论此病罕见,临床易误诊,注意鉴别诊断,有条件者尽早予酶替代治疗(ERT)。戈谢病人相似的表型可有多种不同基因型,而相同的基因型的患者,其临床表现、病程及治疗效果也不同。但某些基因型与神经系统受累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最常见的突变等位基因为L444P,其他较常见的突变为F213I、N188S、V375L和M416V。基因突变类型谱与白种人有明显的区别。目前已明确70%的基因突变类型,通过基因分析进行GD的临床诊断和产前诊断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儿黄疸型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肝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婴儿黄疸型HCMV肝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 Meier法评估年龄、性别、肝脏肿大、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和HCMV DNA载量各因素对患儿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与肝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年龄≤3个月(RR=0.27,95%CI:0.10~0.70)、DBil≤90μmol/L(RR=0.16,95%CI:0.08~0.32)、男性(RR=0.49,95%CI:0.26~0.94)、肝脏肿大3 cm(RR=0.50,95%CI:0.27~0.93)有利于缩短TBil恢复正常时间;AST≤120 U/L(RR=0.16,95%CI:0.08~0.33)和肝脏肿大3 cm(RR=0.28,95%CI:0.15~0.49)有利于缩短AST恢复正常时间。TBil恢复正常时间为(2.23±1.54)个月,早于AST恢复正常的时间(3.63±1.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P0.001)。结论婴儿黄疸型HCMV肝炎患儿预后良好,病程长短不一,早期治疗有利于肝功能恢复;胆汁淤积和肝脏肿大程度以及AST水平对肝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5岁,因发热3 d,皮疹、肢体抖动、胸闷、乏力1 d,抽搐1次入院。患儿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无寒战及抽搐,无流涕、咳嗽,伴易惊,未予特殊治疗。1 d前于当地卫生室就诊,发现手掌、足底、口腔黏膜疱疹,伴呕吐,呈喷射性,伴肢体抖动,自述胸闷、乏力,急转我院。转诊途中出现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双目凝视,双手握拳,四肢抖动,持续约30 s,自行缓解。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既往健康。入院体查:体温38℃,脉搏128次/min,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戈谢病(GD)骨骼病变的影像特点。方法 2012年8月,我院确诊GD病儿1例。病儿行脊柱正、侧位及双股骨正位、骨盆正位、双腕正位X线检查,同时行股骨MRI平扫。结合文献分析其骨骼病变的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 X线检查示双股骨干骺端烧瓶样畸形,伴有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腕骨片骨龄落后于同龄儿;有椎体压缩性骨折2处。双股骨MRI显示,T1WI及T2WI骨髓内均可见异常信号,表现为T1WI、T2WI信号减低。结论 GD骨骼病变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技术手段对本病造成的骨骼浸润的早期评估及疗效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 年4 月至2013 年9 月因危重症手足口病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且需机械通气的63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 例患儿中,男43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25±18 个月,其中PP9/L]、血乳酸(6.6±1.8 mmol/L)、血糖(16.4±2.5 mmol/L)与痊愈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5)×10,9/L]、血乳酸(3.6±1.7 mmol/L)、血糖(10.0±3.0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结论 危重症手足口病以3 岁以下儿童为主。当患儿出现四肢循环不良至肘膝关节以上、肺水肿累及≥ 2/3 肺野或肺出血时再予治疗,死亡风险极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血糖显著升高是预后不良的指标。危重病例评分与预后不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