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通过对70例正常人模式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检测、分析,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PRVEP的正常范围和特点。结果表明,PRVEP的P波潜伏期与年龄、性别、眼别变化不明显,其均值经统计学u检验P>0.05;PRVEP的P波振幅变化与年龄、性别有关,其均值经统计学u检验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110例弱视儿童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110 例弱视儿童模式视觉诱发电位资料,经分组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①弱视儿童P波潜伏期LP100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②弱视儿童按弱视程度分轻、中、重三组,自身比较,P波潜伏期和振幅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视网膜电图(ERG)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只一侧眼视网膜缺血SD大鼠随机分成损伤组、预处理组及丹参组每组8只。损伤组:大鼠视网膜在缺血60min后,分别经再灌注30min、24~72h后测量ERG。预处理组:大鼠视网膜在缺血后60min前24h行5min短暂缺血,再经上述再灌注时程后测量ERG。丹参组:大鼠缺血60min前30min球后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0.05ml,再经上述再灌注时程后测量ERG。结果:损伤组各时程b波下降明显(P〈0.001),预处理组及丹参组再灌注72h后b波恢复(P〉0.05)。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ERG的b波明显下降,ERG的b波是客观反映其损伤及功能恢复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乙醚提取甘薯毒素 ,提取物分别用 5 %的Na2CO3 和蒸馏水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蒸去乙醚。残渣 (粗品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测 ,以纯品甘薯酮和甘薯酮醇作标样。结果表明 :在 2 0℃条件下在石油醚 醋酸乙酯 (2∶1 ,v v)溶剂系统中 ,对甘薯酮 (C)、甘薯酮醇 (A)等毒素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Rf 值的重复性也较好。展开后的薄层板通过CS 930薄层扫描仪在 52 0nm下扫描定量。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检测甘薯酮及甘薯酮醇 ,最低检测限量 :纯品为 0 0 0 2 μg,粗品为 0 0 1 μ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舌病毒靶向抗肿瘤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蓝舌病毒HbC3株感染人肝癌细胞Hep-3B的形态发生学以及该病毒引起的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BTV-HbC3以受体介导的胞饮作用穿入细胞,溶酶体水解病毒外衣壳,使之成为亚病毒粒子,胞浆内有病毒包涵体及未装配成熟的亚病毒颗粒。随后亚病毒颗粒装配上外层蛋白结构,形成成熟的病毒粒子。病毒感染细胞12~18h时,细胞以挤出的方式释放病毒并达到高峰。18~48h时,病毒进入超感染期,大量细胞发生病变,出现细胞凋亡和溶解。结论一旦蓝舌病毒感染Hep-3B肿瘤细胞即可在细胞内增殖并诱导该肿瘤细胞进入凋亡,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出的病毒粒子并再次感染其他肿瘤细胞,直至将全部肿瘤细胞杀灭,其溶瘤方式为链式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化S-P法、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调节Cath-D表达情况,细胞核形态和DNA含量.结果显示,50例乳腺癌中,实质Cath-D高表达率为36%,间质Cath-D高表达率为56%;Cath-D表达与ER表达比较,无相关性(P>0.05);Cath-D与有无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比较,两者实质高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间质Cath-D高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ath-D与Ⅰ、Ⅱ、Ⅲ级乳腺癌比较,两者实质及间质Cath-D高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图像分析发现,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DI值、SPF值(S期细胞比率)、异倍体检出率及细胞形态参数均逐渐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间质Cath-D表达与肿瘤转移相关,其高表达常提示乳腺癌的高转移率.乳腺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和DNA含量可作为乳腺癌诊断、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状态下氧氟沙星的药动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改变,为临床肝纤维化病人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复合因素肝纤维化模型,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氧氟沙星iv及po后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氧氟沙星iv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分布半衰期(t1/2α)延长137.8%,分布速率常数(k12)减少68.7%,k21减少53.6%,清除率(CL)降低12.5%;po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曲线下面积(AUC)减少14.7%,吸收半衰期[t1/2(K01)]延长50.4%,消除半衰期[t1/2(K10)]延长41.5%,达峰时间(tmax)延长38.2%,峰浓度(ρmax)降低41.3%。研究进一步发现,肝纤维化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了24.1%。结论肝纤维化时氧氟沙星的吸收、分布及排泄均减慢,生物利用度减少,峰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鸡骨草胶囊中栀子甙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骨草胶囊主要由鸡骨草、胆汁、牛黄、栀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清肝利胆、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肝炎、胆囊炎.笔者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中的栀子甙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缺氧缺糖心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IBAS图像分析系统,对正常和缺氧、缺糖培养心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反应颗粒及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缺糖、缺氧2h心肌细胞内SDH颗粒数目和颗粒总面积减少,颗粒平均面积和面积标准差明显增大,SDH平均光密度减小。说明缺氧、缺糖时,SDH活性降低,SDH反应颗粒大小不均,有丛聚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离心分离技术[1]已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不可缺少的分离技术手段. 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有三:离心分离技术、电泳技术和色谱层析技术,其中离心分离技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