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和芬太尼伍用异丙酚后对自主呼吸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门诊择期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布托啡诺+异丙酚,B组芬太尼+异丙酚。记录不同时段的循环体征、呼吸参数和听觉诱发电位,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及药物用量。结果:在麻醉深度相同的情况下,2组血压、脉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1~5min通气量均明显低于基础值,而芬太尼使这一趋势更加明显。B组发生的呼吸系统问题明显高于A组。结论:布托啡诺对自主呼吸抑制较轻微,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适用于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药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布托啡诺组)、B组(曲马多组)、C组(未行镇痛组)各30例,术后分别接受不同镇痛方法。记录术后6,12,24 h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6,12 h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的水平。结果A、B两组术后6,12 h血浆ET-1水平与术前比差异无显著性,C组患者术后6,12 h血浆ET-1水平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布托啡诺及曲马多PCIA术后镇痛均有利于抑制颅脑外科术后应激导致的血浆ET-1水平增高,而布托啡诺PCIA更适合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时氧合和无效腔通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COP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诱导前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随后0.3μg/(kg·h)泵注至术毕;C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测定入室时(T0)、气管插管成功后(T1)、人工气腹体位后30min(T2)和60min(T3)动脉血气值。观察气管插管成功后(T1)、人工气腹体位后30min(T2)和60min(T3)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计算无效腔率(VD/VT)和氧合指数(OI)。结果 与C组比较,D组T2和T3时点氧合指数均升高(P<0.05,P<0.01),Ppeak下降和Cdyn显著升高(P<0.05,P<0.01);而两组间pH、PaCO2和Ppl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D组VD/VT呈降低趋势,与C组比较,D组T2和T3时点VD/VT显著下降(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术中输注可显著降低中度COPD患者的气道压力,降低无效腔通气率,改善肺内氧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肌松残余(RNMB)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全身麻醉后复苏室患者术后神经肌肉不完全恢复的发生率.方法 全身麻醉后转运至复苏室患者,由一位独立的麻醉医生通过肌松加速度仪测量神经肌肉传递速度,4个成串刺激比值≥0.9和<0.9作为判定神经肌肉阻滞完全和不完全恢复的标准.记录相关患者手术信息、麻醉医生信息和药物处理等.结果 180例男性患者和24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4.3±15.9岁.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发生率为31%.使用丙泊酚麻醉的患者较七氟醚RNMB发生率高分别为27.3%和15.2%.肝胆外科和胃肠外科手术发生RNMB比率较高,分别为32%和28%.RNMB主要发生在上午11点~下午2点(54%),上午8点~上午11点和下午2点~下午5点分别为22%和24%.RNMB住院医师处理发生率较高为42%,而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职称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笔者医院麻醉恢复室不完全性神经肌肉恢复的发生率为31%,需要重视肌肉松弛剂合理应用和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工级4~12岁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惠儿,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IⅠ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组(Ⅲ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2mL、1mg/kg氟比洛芬酯、1mg/kg氟比洛芬酯及0.5ttg/kg右关托咪定。所有患儿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炕吸入维持麻醉。记录3组患儿拔管后各时点血压、心率、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和疼痛评分(CHIPPS)、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Ⅲ组患儿术中和复苏期间芬太尼追加量较Ⅰ组显著减少(P〈0.05);3组复苏室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20%和5%,Ⅲ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与工和Ⅱ组比较,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0oA)减少(P〈0.01)。与Ⅰ组比较,Ⅲ组心率在拔管后5、10min均下降(P〈0.05)。Ⅲ组PAED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10min较Ⅰ组低(P〈0.01),Ⅲ组CHIPPS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较Ⅰ组低(P〈0.05)。3组患儿麻醉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反馈调控麻醉深度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60例气管异物患儿,分为2组,A组在取异物过程中通过AAI监测对麻醉深度行反馈调控,B组凭经验调控。记录记录基础值(TO),注药后(T1)、放镜时(T2)、术毕(耶)、清醒(T4)等5个时间点的血压、呼吸、心率、SpO2值和AAI值以及术中屏气次数和异丙酚总用药量。结果2组患儿生命体征及AAI比较:术毕(T3)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AI比较,2组T0、T1、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异丙酚用量、清醒时间、屏气次数和最低Sp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反馈调控麻醉深度是有效的,能够合理指导用药,防止麻醉过深或过浅,确保了手术和麻醉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60例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将其分为A、B、C、D四组,平均每组15例. 分别采用设定血浆靶浓度为丙泊酚组(A组)2 μg.L-1,丙泊酚组(B组)3.5 μg.L-1,丙泊酚组(C组) 5 μg.L-1及无丙泊酚组(D组)进行麻醉. 结果 3组使用丙泊酚对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采用浓度为大于3.5 μg.L-1组与2 μg.L-1丙泊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丙泊酚能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肝功能,浓度>3.5 μg.L-1丙泊酚麻醉临床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油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口服甘油组、脓毒症模型组[小鼠(n=30),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其中24只分别于建模后0、6、12和24 h处死,每个时点6只,作为时间依赖实验(时间依赖)]、脓毒症+口服甘油组。除时间依赖组,4组小鼠建模后24 h处死,收集血液和肠黏膜组织标本。用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损伤;ELISA测定二胺氧化酶(DAO)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血浆浓度,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免疫组化、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结果脓毒症诱导肠黏膜形态损伤,形态无序破坏,Chiu's评分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血浆DAO和FABP2浓度显著升高(P<0.05);AQP3表达随肠黏膜损伤加重表达明显下调(P<0.05)。口服甘油治疗部分改善脓毒症诱导的肠黏膜损伤,表现为肠黏膜形态结构改善、Chiu's评分降低以及血浆DAO和FABP2浓度降低。结论口服甘油治疗可能通过AQP3减轻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个人剂量监测,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仿护状况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我区医用X线机防护状况及职业照射水平,于1990~1991年,对我区47个县以上医疗单位的166名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了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