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对Meckel 囊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进行模拟穿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 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Meckel 囊及其毗邻结构相关数据;将卵 圆孔分为内前( Ⅰ)、内后( Ⅱ)、外前( Ⅲ)、外后( Ⅳ)4 个象限,在直视下分别将穿刺针放置于不同象限,模拟 穿刺过程,将球囊置于Meckel 囊中,并记录穿刺结果。结果:Meckel 囊是颅后窝硬脑膜跨过岩尖在颅中窝形成 的一个裂隙样硬脑膜袋,其平均长径(12.56±1.14)mm、宽径(9.17±0.93)mm、高度(4.37±0.85)mm。囊 内包含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分支,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放置球囊的目标位置,当穿刺针置于卵 圆孔Ⅱ象限时穿刺成功率为75%,高于Ⅰ象限(56%)、Ⅲ象限(25%)和Ⅳ象限(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功穿刺Meckel 囊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成功的关键,熟悉Meckel 囊及其毗邻重要结构对经皮穿刺球囊 压迫术的操作至关重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的545例脑外伤开颅患者,对其术中发生脑膨出的132例患者分五型,对侧硬膜外血肿型(Ⅰ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型(Ⅱ型);对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型(Ⅲ型);大面积脑梗死型(Ⅳ型);弥漫性脑肿胀型(Ⅴ型).分析各型临床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患者预后,Ⅰ型:GOS 1分14例,GOS 2、3分2例,GOS 4、5分12例;Ⅱ型:GOS 1分7例,GOS 2、3分3例,GOS 4、5分2例;Ⅲ型:GOS 1分14例,GOS 2、3分4例,GOS 4、5分2例;Ⅳ型:GOS 1分18例,GOS 2、3分4例,GOS 4、5分3例;Ⅴ型:GOS 1分44例,GOS 2、3分3例,GOS 4、5分0例.经过Ridit分析,认为五型之间的预后差异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 Hc=38.53,P<0.01).结论 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分型能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并可提高早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穿刺路径的重要组织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提高 手术过程中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 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男性头颅标本。 上方去除脑组织,显露卵圆孔。模拟Hartel 前入路,从标本唇联合外侧2 cm处进针,另2 个参考点为患者瞳孔下方 1 cm处及颧弓水平外耳道前3 cm处,直视卵圆孔调整穿刺针位置,将穿刺针放置卵圆孔,根据穿刺针穿刺路径逐 层分离组织,记录穿刺路径周围组织结构。结果:穿刺路径上经过的肌肉结构有颊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血 管结构有面动静脉、面横动静脉、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如咬肌支、颊肌支;主要神经为面神经的分支颊神经;以及皮肤、 腮腺、副腮腺、腮腺管、颊脂体等结构。结论: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难免对神经、肌肉、血管等结构有所损伤, 但单次穿刺对上述解剖结构的损伤多症状轻微,严重的损伤多来自于锐性针尖的直接切割以及反复多次的穿刺造成 的医源性损伤。使用内含针芯的钝缘穿刺针以及不完全退针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三维CT、立体定 向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的运用可大幅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相关损伤。  相似文献   
4.
术中颅内压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术中ICP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较好组(GOS 4 ~5分)和较差组(GOS1 ~3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开颅术中ICP的波动规律及其对手术操作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间手术初始、去除骨瓣后及关颅术后的ICP均值以及两组各步骤间ICP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单侧损伤灶所致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仅行病灶侧去骨瓣减压术30例(A组),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28例(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者较仅对血肿侧去骨瓣减压者颅内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下降了25.2%,预后良好率上升了26.9%.结论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急性脑膨出和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ilateral balance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treatment of the most severe brain injured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mydriasis. Methods Fifty - eight cases of the most severe brain injury due to unilateral lesions with bilateral mydria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Jan 2005 to Dec 2010. Thirty were treated by unilateral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rom Jan 2005 to Sep 2007(group A) and 28 by bilateral balance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rom Oct 2007 to Dec 2010(group B).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ostoperative IC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B than group A; patients in group B had a lower mortality and better outcome than in group A. Conclusion Bilateral balance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values of ICP, occurrence of acute encephalocele and brain infarction and mortality of the most severe brain injured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mydriasi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中持续脑灌注压(CPP)监测的意义.方法 解放军第一○一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sTBI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较好(GOS 4~5分)及较差(GOS 1~3分)两组,对两组患者术中CPP、平均动脉压(MAP)及颅内压(ICP)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ICP、CPP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MAP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ICP、MAP及CPP在不同时间点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CP、MAP及CPP在不同时间点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持续CPP监测有助于术者及时判断和处理术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对改善sTBI患者的预后可能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侧平衡去骨瓣治疗双瞳散大患者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仅行病灶侧去骨瓣减压术30例(A组),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28例(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者较仅对血肿侧去骨瓣减压者颅内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的死亡率及急性脑膨出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上较常见,其伤后早期意识障碍轻,常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在保守治疗中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进行性增高导致病情突然恶化而失去手术时机最终死亡.近年随着对双额叶脑挫裂伤的认识,提倡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提高救治率[1].而我们发现对一些患者过分积极的手术,亦可加重损伤,且增加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对4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和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减少患者早期癫痫发作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部位、脑挫裂伤、凹陷性骨折、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缺氧、低血压、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是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凹陷骨折、手术、预防使用抗癫痫药物、低血钠、低血钙、脑内血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酗酒、合并症、手术、多次持续发作、脑内血肿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发性和继续性颅脑损伤,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及时控制患者早期癫痫发作以及减少合并症和并发症,可以减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