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芳香胺在乙腈中用Ph3P/Br2/AgNO3体系进行硝化反应,得硝基芳胺。反应在室温进行,时间短(5min),转化率100%;对多官能团芳胺的硝化有化学选择性。13例收率或异构体相加收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2.
苯酚中的脂族羟基在三氟化硼硅胶催化下 ,用乙酸乙酯在室温反应 8~ 9.5 h,可选择性得到脂族羟基乙酰化产物 ,酚羟基不受影响。 6例收率 78%~ 86%。仲醇 2例收率 4%~ 8%。苯酚中脂族羟基的选择性乙酰化@施振华  相似文献   
3.
靖江地区今春流行手、足、口病范正泰,施振华,刘屹球(江苏靖江市人民医院,214500)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萨奇病毒所致,易在学龄前儿童中流行的传染性皮肤病。在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新西兰皆有流行报道。1983年我国有过广泛的流行。其它时候也有散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78例AMI患者(AMI组)和2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8例AMI患者中,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23例,其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5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MI患者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较健康成人长,且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对AMI的预后有重要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倒模治疗痤疮200例临床分析范正泰,施振华,刘屹球(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14500)痤疮为影响容貌的常见皮肤病,我科从1992年开始,使用中药倒模治疗寻常型痤疮,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20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例,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压氧预处理(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血肿周围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质量300~350 g),其中18只大鼠接受连续5次HBOP(HBOP组:3个绝对大气压,100%O2,每次1 h,1次/d,连续5 d),另18只大鼠接受连续五次假预处理(对照组:1个绝对大气压,空气,每次1 h,1次/d,连续5d).预处理结束24 h后,立体定向基底节内注射自体股动脉血100μL建立基底节脑出血模型,72 h后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24只大鼠,HBOP组及对照组各12只);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12只大鼠,HBOP组及对照组各6只);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对脑组织水含量值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 HBOP组脑出血72 h后血肿周围基底节脑组织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81.6±0.7)%vs.(82.8±0.9)%,(P<0.01)];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HBOP显著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显著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以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8.
9.
烷基或芳基叠氮化物在 DMF中与等当量烯丙基溴和 Zn在室温反应制得相应的烯丙胺 ,方法简便、快速 ,条件温和 ,15例收率 60~ 90 %。叠氮化物制备烯丙基胺@施振华  相似文献   
10.
<正>应激性心肌病又称Tako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 TTS),1990年由日本学者Sato等[1]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报道日益增多。本文报道1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诱发的应激性心肌病。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胸闷、头晕6 d”于2020年12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 d反复胸闷、气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