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6例MCN均行B超或CT检查。除1例外,均作了手术切除治疗。对6例(MCN)作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6例MCN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7岁,均位于胰腺体尾部。黏液性囊腺瘤(MCA)3例,囊壁内衬高柱状黏液上皮,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组织;黏液性囊腺癌(MCC)3例,黏液上皮 有不典型增生,均有囊壁或胰腺组织的浸润,1例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CEA和CK 7在上皮中均阳性,c-erbB-2均阴性,间质SMA均阳性。结论:胰腺MCN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少见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胰腺体尾部。MCA内衬高柱状上皮,上皮外来卵巢样间质包绕;MCC上皮细胞有不典型增生, 浸润性生长。MCN手术切除率高。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因右肩背部间歇性疼痛伴低热2周入院。体检:右上腹触及肿块,有压痛。CT及B超检查提示右肝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血AFP(-),CEA(-),乙肝五项指标均(-),肝功能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2 病理检查21 肉眼观察 部分肝脏组织15cm×13cm×9cm,表面突出一灰白肿块6cm×4cm×3cm,包膜局部破溃。切面肿块大小为11cm×9cm,色泽灰白,伴有大片出血、坏死,与周围肝脏组织境界清楚、质脆。22 光镜观察 肿瘤由上皮及间叶两种成分构成。上皮成分中一部分小圆形细胞为未分化细胞,细胞大小…  相似文献   
3.
随着阴道镜下子宫颈管搔刮术、消化内镜、穿刺针吸等医疗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黏液样碎组织及针尖样细小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1],这些松散碎小的组织在常规取材后进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一系列脱水处理过程,常出现组织丢失[2],无法包埋的现象,直接影响后期切片及病理诊断。本实验通过在取材前对标本进行预处理来探讨对黏液样碎组织制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PL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8例PLB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结果:8例PLB平均年龄51岁。X线片示溶骨性破坏或伴有骨质疏松;组织学观察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大细胞性4例,中心细胞性2例、混合细胞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和淋巴交细胞样各1例;免疫化显示B细胞6例、T细胞2例。结论:PLB好于50岁左右,X线片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和骨质疏松。病理类型为弥漫性NHL,细胞形态主要是大细胞,免疫表型则以B细胞多见,免疫化有助于PLB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PXA及6例GCG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分析。结果PXA患者组织学特征:肿瘤由巨怪瘤细胞、梭形细胞和泡沫样瘤细胞组成,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坏死和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FAP、Vim、S-100阳性,呈弥漫性表达,CD34阳性率75%。GCG患者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出血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有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CD34阳性率17%。结论PXA及GCG临床及病理组织形态非常相似,两者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有无泡沫样瘤巨细胞、核分裂像、坏死以及CD34、GFAP的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与抗酸染色法对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的72例患者,均为体表有肿块、针吸活检为肉芽肿性改变、随访抗结核治疗有效的病例,其中男22例,女50例,年龄1~83岁,中位年龄48岁.用细胞学剩余材料或重新取材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同时对病例的细胞学表现进行分型,分别计算不同类型病例的TB-DNA和抗酸染色检测结果.不同细胞学类型及抗酸染色结果TB-DNA拷贝数比较采用Wilcoxon法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72例标本中46例TB-DNA为阳性(46/72,64%);细胞学分型为1型、2型、3型的患者分别有7、34和31例,其中TB-DNA阳性分别为0/7、21/34(61%)和25/31(81%).72例中有64例进行抗酸染色(14/64,22%),且此14例TB-DNA均为阳性.2型和3型之间TB-DNA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4,P<0.05).抗酸染色阳性和阴性组TB-DNA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78,P<0.05).结论 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荧光定量PCR检测TB-DNA,较抗酸染色法可更加准确、快速地诊断淋巴结结核引起的体表肿块.  相似文献   
7.
COX-2与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及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COX-2介导胃癌耐药与LRP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63例胃癌标本与30例非胃癌胃组织中COX-2和LRP的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COX-2和LRP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非胃癌胃组织(87.3% vs 53.3%, 66.7% vs43.3%, 均P<0.05). 胃癌组织中COX-2和LRP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无明显关系; COX-2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100% vs 69.2%, P<0.05), 而LR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 在胃癌组织中COX-2与LRP的表达呈正相关( r = 0.033, P<0.05).结论: LRP可能是引起胃癌原发性耐药的耐药蛋白之一; COX-2可能通过影响LRP的表达介导胃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肝圆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HE、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1例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结果:女性22岁,发生于肝圆韧带,肿瘤由中等长梭形及上皮样梭形细胞组成,胞质透明或淡染伊红、胞核圆或卵圆形居中或偏好,明显小红核仁,核分裂象罕见,肿瘤内富有明显玻璃样变厚壁血管,呈分支状、条索状或团块状广泛分布,将瘤细胞分隔成束状或巢状结构,组化染色显示胞质富含糖原颗粒,黑色素染色阴性。免疫表型:HMB45强阳性,SMA及actin阳性,S-100蛋白部分阳性。超微结构:瘤细胞质内可见Ⅱ-Ⅲ期黑色素小体。结论:该例为具有独特的、以梭形透明细胞为主的肌样黑色素细胞肿瘤,属于血管周细胞肿瘤家族中的一新成员。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相同患者的相同组织块分别行病理形态学诊断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将二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与目前作为诊断依据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仍有差距。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以其相对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皮肤、肉芽组织采用石蜡切片以及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的染色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选取Wistar大鼠共60只,双盲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只.实验前对60只大鼠进行背部切割伤,脱毛后在每只大鼠背部切割伤部位取1 cm×1 cm大小的皮肤块作为标本,A组大鼠皮肤块标本采用石蜡制片,B组大鼠皮肤块标本采用冰冻制片.对两组大鼠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大鼠标本切片染色情况.结果 B组SP、EGF、EGFR以及FGF强阳性率分别为96.67%、100.00%、96.67%、93.33%,明显高于A组的0.00%(P<0.05).A1组抗原活性阳性率分别为93.33%、96.67%、93.33%、100.00%.明显高于A2组的13.33%、13.33%、3.33%、6.67%以及A3组的10.00%、16.67%、13.33%、3.33%(P<0.05).B1组EGF、FGF抗原活性强阳性率分别为100.00%、93.33%,高于B2组的6.67%、3.33%(P<0.05).结论 冰冻制片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