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79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药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近年来作者对46例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鞘内注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40例常规治疗的中晚期结脑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鞘内注药对脑脊液压力、性质及头痛、神志改变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能有效改善脑脊液的性质,减少脑积水、椎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减少致死率、致残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81例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改进和抗菌素应用的发展,对平时开放性骨折应用内固定治疗渐为人们所重视。现将我们收治81例94处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81例中男63例,女1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6岁,平均26岁。致伤原因:车祸  相似文献   
4.
视交叉上核具有生物钟功能已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功能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本实验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三大神经元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VIP样扣结广泛分布于AVP样神经元周围,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而SOM样扣结贴附于VIP及AVP样神经元的数量次之;(2)AVP样扣结与VIP样神经元之间,VIP样扣结与SOM样神经元之间也形成联系.上述发现为视交叉上核功能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除双侧眼球对大鼠视交叉上核节律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年Wistar雌鼠5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行双眼摘除术。对照组27只。术后4周将各组动物体重相近的每3只列为一个配伍组,分别在09:00~10:00、17:00~18:00、23:00~24:00三个时间处死。将含有视交叉上核的脑组织经固定、恒冷箱切片后,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示视交叉上核内含VIP或AVP的神经元,微机图像分析仪上测量光镜下这两种神经元的相对切面面积及平均免疫反应强度。结果:(1)对照组不同时间处死的动物VIP能神经元切面面积以23:00~24:00最大,09:00~10:00次之,17:00~18:00最小,呈昼夜节律变化,AVP能神经元也以23:00~24:00最大,但在09:00~10:00和17:00~18:00间差异无显著性;(2)摘除双眼后各时间组间VIP能神经元和AVP能神经元切面面积均不再显示显著性差异。提示实验组动物视交叉上核的这两种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昼夜节律已发生改变;(3)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VIP能神经元和AVP能神经元平均免疫反应强度在所测的三个时间中,均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视交叉上核,注射对侧优于同侧,主要位于视交叉上核的腹外侧部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二者之外;(3)视交叉上核内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这一结果为视交叉上核节律机制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活血止痛方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二甲苯作为致炎剂 ,观察活血止痛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采用大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形成血小板血栓法 ,观察活血止痛方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活血止痛方能显著抑制耳肿胀 (P<0 .0 1) ,能显著减轻血栓湿重 (P<0 .0 1)。结论 :活血止痛方有明显的抗炎、抗脑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冷热交替理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上多主张48h内采用冷疗法,48h后采用热疗,而采用冷热交替作用于软组织患处的方法报道较少。为此,我院对96例软组织损伤的患者进行了上述方法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磷酸酶(LHP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从NCBI的Gene数据库中获取LHPP基因信息及其编码蛋白序列,使用NCBI在线数据库、Expasy数据库的ProtParam和ProtScale、SignalP 4. 1 Server、TMHMM Server v. 2. 0、PSORTⅡPrediction、The Human Protein Atlas、SOPMA、SWISS-MODEL、NetPhos 3. 1 Server、PhosphoSite Plus、STRING等在线数据库对LHP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人LHPP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29 kU,属于酸性、稳定、疏水、非分泌型、无跨膜区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和内质网也可动态存在,其主要二级结构为随机卷曲和α-螺旋,存在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位点,LHPP蛋白组织表达特异性不强,且在肝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下降。LHPP蛋白主要与ATP合酶α/β家族和磷酸化酶超家族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LHPP蛋白在肝癌中下降,可能与其相应结构位点发生磷酸化、乙酰化或泛素化后参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的5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26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患者2年,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本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17例优、5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4.62%。对照组4例(15.38%)发生并发症,10例优、5例良、7例可、4例差,优良率为57.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操作安全,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