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HLDN)和开放手术活体供肾切取术(ODN)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受者移植肾近期存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2004年1月至2013年11月完成的34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资料。根据供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HLDN组(103例)和ODN组(238例)。比较两组受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供肾热缺血时间、肾动脉长度、肾静脉长度、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术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量和术后恢复劳动天数。术后48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两组供者疼痛程度。术后随访供、受者恢复情况,并于术后7d、1个月复查受者肾功能。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HLDN组和ODN组供者切口长度分别为(6.0±0.4)cm和(13.5±1.0)cm,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5±12)mL和(151±2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56和42.56,P均〈0.05)。两组手术时长、供肾热缺血时间、肾动脉长度、肾静脉长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1.70,0.00和1.85,P均〉0.05)。103例HLDN组供者中有10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主动中转开放,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无术后切口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38例ODN组供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2例,术后出血通过外科止血2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HLDN组和ODN组供者术后48hVAS分别为(2.3±0.6)分和(3.9±0.9)分,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7±0.2)mg和(1.9±0.2)mg,术后NSAIDs用量分别为(22±33)mg和(47±42)mg,术后恢复劳动天数分别为(23±10)d和(44±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2,8.48,5.37和13.00,P均〈0.05)。两组供者术后7d、1个月血清肌酐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伤增加了术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因此了解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机制和干预措施尤为重要。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在细胞器层面具体表现为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的损伤,蛋白层面主要表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醛脱氢酶2(ALDH2)、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增加。本文就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甲状腺素转化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场所,肝移植(LT)围手术期必然伴随着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而TH对包括肝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正常代谢率调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与LT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为此,笔者对LT围手术期甲状腺功能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附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术(SP2BLT)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MPBLT)治疗Wilson′s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近12年来29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7例; 8~14岁者6例,14~37岁者23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2例,慢性肝功能不全18例,肝功能基本正常9例; 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障碍者24例。手术方式:SPBLT 13例,MPBLT 16例。结果:随访1个月至12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围手术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肝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均发生在SPBLT组; 另外2例分别死于肝动脉栓塞和胆瘘合并严重感染。受体1年存活率为86%,3年存活率为79%。血清铜和铜兰蛋白在术后4周基本恢复正常。神经精神障碍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最长存活期12年。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而MPBLT技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十年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1)在手术临床探索期行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28例,患者术后1个月重度和极重度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10.7%;(2)3例极重度感染患者同时并发肝脓肿、脑脓肿和脾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3)在手术临床探索期行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17.9%比3.4%,P=0.022;35.7%比8.6%,P=O.002).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可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肝移植时应严格控制脾切除指征,延迟免疫抑制剂应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肋弓下腹膜后腔无肝素开放切取活体供肾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期间行肋弓下腹膜后腔134例无肝素切取供肾(无肝素组)及82例肝素抗凝切取供肾(肝素抗凝组)效果.结果 2组均成功切取活体肾,手术时间110~200 min,热缺血时间10~20 8,2组移植肾后各有一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2组供肾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肝素组出血少.结论 肋弓下腹膜后腔无肝素开放切取活体供肾方法安全可靠,供肾质量好.出血少.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肾病及肾移植患者胆囊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及肾移植患者胆囊病变的发病率和胆囊切除术的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4月~ 2 0 0 4年 3月间 2 86例终末期肾病及肾移植患者胆囊病变的发病情况 ,所有患者均进行 1次或数次B超检查。结果  3 2例患者发现有胆囊病变 ,发病率为 11.2 % ( 3 2 /2 86) ,其中胆囊结石 2 0例 ( 62 .5 % ) ,胆泥 6例 ( 18.8% ) ,胆囊息肉样病变 6例( 18.8% )。 2 0例合并有慢性胆囊炎症状的受者于移植前行胆囊切除 ,其中 1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 ,6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 (MC ) ;12例无症状的受者于移植前、后行预防性LC 5例 ,余 7例无症状者肾移植术后 6个月内并发急性胆囊炎 3例 ,均行急诊LC ,1例中转开腹手术。全组无手术死亡及移植肾功能丧失。结论 终末期肾病及肾移植患者的胆囊病变以胆囊结石为主 ,发病率与正常人群相似。对合并有慢性胆囊炎症状的受者于移植前行胆囊切除是必要和安全的 ,手术方式首选LC ,对无症状的受者推荐于移植前或急性胆囊炎发作前行L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名肾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sCD30和PRA水平。对明确有排斥反应、可疑有排斥反应以及不能区分排斥反应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活检穿刺病理检查。结果穿刺证实为急性排斥(BPAR)反应组(n=16)sCD30值(185.3±42.6)U/mL显著高于非排斥组n=26,(75.3±22.7)U/mL,(P<0.005)。当sCD30和PRA阳值分别定为大于100U/mL和大于10%时,sCD30和PRA预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56.3%对31.3%、特异度92.3%对92.3%、准确度78.6%对69.0%、阳性预测值81.8%对71.4%、阴性预测值77.4%对68.6%,sCD30阳性组和PRA阳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对危险度为3.6对2.3。结论sCD30和PRA阳性是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sCD30与PRA相比更有助于预测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脾切除对肝移植预后影响的回顾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时脾切除的适应证及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施行的260例背驮式肝移植,肝移植时行脾切除者共28例(脾切除组),按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肝移植时未行脾切除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间的感染率、1年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脾切除组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85.7%VS55.4%,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1年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VS14.3%,P〈0.05;46.4%VS82.1%,P〈0.05)。结论 脾切除增加肝移植术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除非有明确的适应证,肝移植时不宜行脾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4月收治的18例重症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8例(44.5%),死亡10例(55.6%)。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发展为ARDS后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差,早期诊治、注重自身抵抗力的提高、合理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使用激素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