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树状串联hTERT表位肽的髓样树突状细胞(mDC)递呈,刺激同源淋巴细胞,探索一种更优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方法人工固相合成4分支的树状串联hTERT表位肽(MAP)及其各分支单肽,免疫荧光检测hTERT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选mDC,尼龙毛柱纯化T细胞,ELISA检测mDC的IL-12p70和淋巴细胞的(LC)TNF-α、IFN-γ分泌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DC、LC的相关表面分子以及效应性T细胞对HLA-A2型肿瘤A549、MDA-MB-231和SW480的杀伤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肿瘤细胞都表达hTERT,且胞核大于胞浆;MAP和混合单肽对3种肿瘤细胞都有杀伤效应,且MAP的杀伤效应大于混合单肽,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合成hTERT的MAP肽通过mDC能足够强的激活同源淋巴细胞,在肿瘤疫苗的研发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水平,对湖州市内4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学员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得出目前住培学员的临床技能操作大部分处于优良水平,但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影响,最大程度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 炎患者71例,分为PTGD+LC组(n=37例)和急诊LC组(n=34例), PTGD+LC组在常规PTGD后8周左右行 LC术。观察患者PTGD前后体温及炎症控制情况(PTGD+LC组),以及两组患者行LC术的术中及术后并 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GD+LC组行PTGD术后3、7 d,炎症指标及肝功能较治疗 前明显好转(P < 0.05)。与急诊LC组相比,PTGD+LC组行LC的手术时间[(71.03±12.56)min vs (103.99± 36.24)min]、术中出血量[(24.05±11.89)mL vs (101.76±49.27)mL]明显降低(P < 0.001),行 LC的成功率高, 且术后出血、胆漏、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PTGD联合LC的治疗方案应用于老年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P-sel)、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D-二聚体(D-dimer,D-D)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2009-2011年入我院的48例行脾脏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26例)和非血栓组(22例).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1d以及术后第1、3、5、7、14天P-sel、TpP及D-D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血栓组和非血栓组三项指标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血栓组三项指标较非血栓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P-sel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0.893),其次为D-D、TpP;三者联合检测,其AUC高达0.977.结论 P-sel、TpP、D-D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P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背景肝胆外科手术因复杂的生理与组织解剖结构,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患者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效果.快速康复外科通过运用各种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措施,加强围术期过程管理,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效果值得肯定.但目前还少有从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展开比较的文献报道.本研究以炎性因子、胃肠激素为切入点,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5/2018-04拟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管理方法 ,干预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管理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6.20±5.32 vs43.55±6.12) pg/mL,(12.42±2.35 vs18.65±3.24) mg/L,(10.24±2.10 vs15.04±2.32)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4, 12.355, 12.175, P0.05, P0.01);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05.45±25.16vs168.24±24.25,124.32±24.15 vs104.36±20.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2,5.009, P 0.05,P 0.01);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6.45±3.12 vs21.24±3.65) h,(20.34±4.54 vs41.25±6.12) h,(38.65±5.24 vs57.42±7.15) h,(9.21±1.32 vs13.54±2.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8, 21.780, 18.607,13.762, P 0.05, P 0.01);切口感染等并发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26.98%(χ~2=6.436, P 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有助于促进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科手术是目前惟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手段.自1935年Whipple成功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以来,PD一直是胰腺癌的经典术式.但胰腺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常伴周围淋巴结转移或邻近血管侵犯,因此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手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 D)在早期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门静脉高压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的48例患者,将术后PVT形成的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无PVT形成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1、3、5、7、14天TpP、D- D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pP及D- D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TpP及D- 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第1天TpP及D- 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D- D检测的灵敏度达84.6%,诊断符合率为81.3%,误诊率为22.7%;TpP检测的灵敏度高达88.5%,诊断符合率为75.0%,误诊率为40.9%。D- 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TpP为0.875;两者联合,其AUC可达0.912。结论 TpP、D- D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P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形成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诱导PVT,对照组仅开腹后行门静脉系统的游离。于术前、术后30 min以及术后3、6、12、24 h用血管超声多普勒观察两组PVT形成情况,测定两组大鼠静脉血P-选择素、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于24 h后处死所有大鼠,肉眼观察两组大鼠PVT形成情况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死亡5只,未形成血栓大鼠6只,形成稳定的PVT大鼠34只(75.56%);对照组大鼠死亡2只,形成少量附壁血栓大鼠3只,未形成血栓大鼠40只,两组PVT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栓长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两组大鼠血栓形成相关指标在术前、术后30 min及术后3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术后6 h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可以建立稳定、符合临床实际的PVT大鼠模型,P-选择素、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可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3年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192例,分为微创组(ERCP+EST,联合LC)109例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8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合理的术前评估下,ERCP+EST联合LC的微创手术方案可安全应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