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动态变化和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复制健康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川芎嗪组(n=10)。连续观察缺血前、缺血25min、再灌注25min、60min及120min时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川芎嗪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缺备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的MDA、XO和ALT呈阶梯式的明显升高,SOD呈逐渐显降低的变化;川芎嗪组的上述指标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或非常显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反应呈进行加重的变化;川芎嗪能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清CD44及其拼接变异体sCD44v6测定对肺癌的诊治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中可溶性CD44含量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肺癌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CD44s(sCD44s)和可溶性CD44v6(sCD44v6)的含量,结果:化疗前肺鳞癌和腺癌患者血清sCD44s和sCD44v6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和正常组,差异非常显著;SCLC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实验模型处理后的病理变化,探讨间接炙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牛Ⅱ型胶原复制成功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分成间接炙,青霉胺,病理组等三组动物。观察各组动物实验前后的关节指数变化,处死后各组踝关节以上关节的滑膜炎症,关节软骨及骨损害等病理变化。结果:关节指数,间接灸组与病理组有显著差异(P<0.05);关节炎,在Ⅲ,Ⅳ级中,间接灸组与病理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接炙与青霉胺对牛Ⅱ型胶原复制的大鼠关节炎模型有相同的作用,能控制滑膜炎症,减轻关节软骨和骨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对实验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能量代谢的干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实验兔 3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MIRI组 (B组 )和MIRI+川芎嗪治疗组 (C组 )。复制MIRI模型 ,分别观察心肌组织内三磷酸腺苷 (ATP)、二磷酸腺苷 (ADP)、一磷酸腺苷 (AMP)含量、总腺苷酸量 (TAN)、能荷 (EC)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C组与B组比较 ,心肌组织内ATP、ADP、TAN含量及EC均明显增高〔ATP :C组为 (5 0 5± 1 34) μmol/g(湿重 ) ,B组为 (2 86± 1 2 2 ) μmol/g(湿重 ) ,P <0 0 1;ADP :C组为 (1 6 7± 0 4 0 ) μmol/g(湿重 ) ,B组为 (1 12± 0 2 5 ) μmol/g(湿重 ) ,P <0 0 1;TAN :C组为 (8 4 2± 1 90 ) μmol/g(湿重 ) ,B组为 (5 83± 1 5 5 ) μmol/g(湿重 ) ,P <0 0 1;EC :C组为 0 70± 0 0 3,B组为 0 5 8± 0 0 7,P <0 0 1〕 ;且与A组比较 ,ADP、AMP、TAN无明显差异〔ADP :A组为 (2 0 4± 0 5 3) μmol/g(湿重 ) ,P >0 0 5 ;AMP :A组为 (1 4 5± 0 2 9) μmol/g (湿重 ) ,P >0 0 5 ;TAN :A组为 (10 2 6± 2 0 5 ) μmol/g(湿重 ) ,P>0 0 5〕 ;心肌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显著减轻。结论 川芎嗪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HIRI)时黄嘌呤氧化酶 (XO)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HIRI实验兔及肝癌手术患者 ,动态观察血浆XO活性的变化及异丙酚对它的影响。结果 HIRI期间 ,血浆及肝组织内XO活性明显增强(P<0 0 5和 P<0 0 1) ;使用异丙酚后 ,XO活性的异常变化显著减轻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和 P<0 0 1)。结论 异丙酚可有效地抑制HIRI时XO活性而减少氧自由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心内直视手术中地塞米松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氮(NO)及氧自由基9OFR)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例心内直视手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8例)和地塞米松组(2组,8例)。2组于主动脉阻断前20分钟静注地塞米松0.4mg/kg,1组给等容量平衡波。2组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阻断30分钟及开放后30分钟采血,测定血浆NO、丙二醛(MDA)含量,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肝缺血-再灌注 的作用及川芎嗪对其有影响。方法:实验兔和肝癌手术患者各分为肝缺血-再灌注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川芎嗪治疗组,分别测缺血前、缺血45分钟(或25分钟)和再灌注45分钟(或25分钟)共3个时相点的血浆透明质酸(H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45分(呀45分钟)共3个时相点的血浆透明质酸(H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肝缺血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44及其变异体V6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测定粘附分子CD44及其变异体V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rcinoma, NSCLC)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44S(sCD44S)和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CD44S、CD44V6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血清CD44S、CD44V6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P<0.05, P<0.01)。原发肺鳞癌(SCC)和腺癌(ADC)细胞的CD44S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的CD44V6表达率均低,差异无显著。NSCLC原发癌细胞表面CD44S、CD44V6表达与其血清的可溶性含量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提示血清CD44S、CD44V6水平可作为鉴别NSCLC和肺良性疾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背景:H型血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能够偶联成血管和成骨两种生理过程的特殊血管亚型,在骨骼系统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毒副反应低等优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对H型血管也具有调控作用。目的:总结H型血管的基本特征,并讨论几种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在治疗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以“H型血管、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天然小分子药物、中药活性成分”为中文检索词,以“type H vessel,H-type vessel,type H microvessel,type H blood vessel,CD31hi Emcnhi endothelial cell,CD31hi Endomucinhi bloodvessel,CD31((hi))Emcn((hi)) endothelialcell,specific vessel subtype,nat...  相似文献   
10.
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与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1例CAG患者分为治疗组(纾萎方)41例,对照组(胃复春)40例。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理检查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ATP)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结果]病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5.61%,对照组50.00%(P〈0.05);症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47.50%(P〈0.01)。[结论]纾萎方治疗CAG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CAG、IM及ATP有逆转作用,并有效提高CAG胃黏膜腺体形态的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