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TES)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TES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TES组自患病后第八天始加作TES治疗共14天,每天给予TES治疗1次,每次磁刺激患侧运动皮层10回。两组分别于患病后第七天(第一次)和患病后第二十一天(第二次)进行TES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记录MEP波幅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S)评分和徒手肌力检查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患病后第七天,MEP波幅和CMCT、FMS和肌力评分等方面,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患病后第二十一天(TES组治疗14天)后,两组上述结果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特别是TES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同时发现当第一次给患者行TES治疗后即刻,部分患者肌力即可提高Ⅰ-Ⅱ级,数小时后又减退至原肌力,经数次治疗后患者肌力得到巩固而且逐步提高。治疗前有15例患者未引出MEP,其中TES组8例,对照组7例;治疗后,未引出MEP的15例患者TES组8例中有3例引出MEP,但潜伏期及CMCT明显延长,而对照组无1例引出MEP。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进行TES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已广泛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公认。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能减轻手术创伤,但各种微创设备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基层医院难以普及。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评判盂-管成形术后疗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利用术中置入的双J管作逆行反流造影剂观察盂-管成形处的通畅情况。结果:52例盂一管成形后的患者在取出患侧肾盂输尿管内的双J管前均行逆行双J管造影,49例成功完成检查,3例失败。结论:术中置入的双J管作逆行反流造影剂检查对盂管成形术后疗效的评判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影像资料,且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论,常常由于结石嵌顿合并输尿管病变、息肉包裹及肾功能损害等原因,ESWL、URSL或经皮肾镜碎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等治疗效果常不理想,部分甚至治疗失败.近年经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治疗大大改善,但腔镜技术所要求的软硬件水平在基层难以普及.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采用URS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独特的脑缺血病,死亡率高.初步探索认为CVST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1].我们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例CVST患者实施静脉窦血栓接触溶栓、机械碎栓并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6年6月应用缝扎前列腺血管的方法行前列腺切除术30例(缝扎组),与同期25例常规术式对照(常规组).止血效果满意,术后出血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碎石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已成为发达地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手段.对于边远地区,由于设备和技术限制,开放性肾结石取石手术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自2004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低温阻断肾血管,肾盂联合肾下极实质切开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18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远端置管持续尿激酶泵入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9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上矢状窦远端置管持续尿激酶泵入接触性溶栓治疗,辅以机械性血栓切割,以血栓全部或大部分溶解、闭塞的脑静脉窦主干再通为停止溶栓指征.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6个月.出院后随访9~30个月,内容包括腰穿、眼底检查和MRV或DSA检查. 结果 出院时9例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再通,动静脉循环时间正常,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眼底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GCS评分由术前平均10分恢复到15分,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平均随访20个月后无一例患者血栓再形成,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结论 上矢状窦远端置管持续尿激酶泵入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