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剂TPCK是否能减少杏仁核内注射海人酸致痫大鼠的抽搐发作次数。方法一次抽搐定义为出现肢体阵挛或全身痉挛。给药组在海人酸注射前1h腹腔注射100mg/kg·b.w.TPCK,而对照组注射溶剂。自海人酸注射后第2周开始,对每只动物每天观察2h,每周观察5d,持续6周。以周为单位记录抽搐次数。6周后取海马组织计数CA3区活神经元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段内,给药组和对照组的抽搐发作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1),但给药组海马CA3区存活神经元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凋亡抑制剂TPCK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由海人酸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减少海人酸致痫大鼠的抽搐次数。  相似文献   
2.
炔诺酮肟对大鼠抗着床抗早孕作用机理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从妊娠第一天开始每日灌服炔诺酮肟4mg/kg,共3天。结果能引起早孕大鼠黄体细胞滑面内质网减少;脂滴大量积贮;抑制卵巢3β-羟基甾体脱氢酶活性,从而使卵巢孕酮生物合成受阻。药物还能引起早孕大鼠子宫蜕膜的病理改变,蜕膜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宫腔内大量出血,白细胞浸润,胚胎发育不良,蜕膜细胞内糖原及碱性磷酸酶含量均下降。本文还讨论了药物引起卵巢孕酮生物合成受阻与蜕膜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型期军队中小医院信息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方法:分析信息科职能新变化,从发展思路、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等方面讨论影响信息科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主动作为、搞好统筹协调、重视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努力,促进转型期中小医院信息科持续发展。结论:只有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手段,加强信息制度建设,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才能提高医院整体信息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筛选适用于临床术前评估患者输血的风险指标,为患者提供精细化输血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住院成人患者1 283例,其中有721例成人患者在CPB下行心脏瓣膜手术,性别不限,年龄18—72岁。以体外循环(CPB)结束时点为截点进行分组:CPB时段输血组(整个CPB过程中接受异体输血治疗)和CPB后时段输血组(在CPB结束至出院期间接受异体输血治疗)。采用组间单因素分析P0.1的参数及临床上与输血相关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721例患者中,围术期480例(66.57%)接受输血治疗,CPB过程中185例(25.66%)接受输血,CPB结束至出院时段422例(58.53%)接受输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1)、老年(60—74岁)(P0.01)、BMI[(18.5—23)Kg/m2](P0.01)、BMI[(24—27)Kg/m2](P0.01)、BMI(28 Kg/m2)(P0.01)、术前合并房颤房扑(P0.01)、双瓣(P0.01)、三瓣(P0.05)、NYHAⅣ级(P0.01)、术前贫血(P0.01)、糖尿病(P0.05)是CPB时段输血的影响因素;年龄(P0.01)、BMI(P0.01)、术前贫血(P0.01)、手术时间(P0.01)、术中失血量(P0.01)是CPB后时段输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高龄、低BMI、术前未合并房颤房扑、2个以上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贫血、NYHAⅣ级、糖尿病是CPB时段接受输血治疗的风险因素;高龄、低BMI、术前贫血、长时间手术、大量术中失血是CPB后时段接受输血治疗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 22例均随访,时间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CD4^+CD25^+T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的亚群之一,主要来源于胸腺,表达IL-10 mRNA,细胞表面表达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受体α链(CD25),本身不产生IL-2,在体外为无能细胞(anergy cell),在体内、外增殖需要外源性IL-2。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功能特性。它能通过细胞间接触方式有效抑制免疫系统对外来器官产生排异反应的部位,使免疫系统的其他部位保持稳定,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克服了机体在接受器官移植后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在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选择非手术方法治疗的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004年10月间 252例钝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过程,对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 (AAST)HIS标准分级如下:Ⅰ级101例,Ⅱ级71例,Ⅲ级43例,Ⅳ级25例,Ⅴ级9例,Ⅵ级3例。行保守治疗71例, 成功64例,成功率90.14%;中转手术7例,平均住院8.3 d,输血3.2单位。并发症包括延迟出血(2.8%)、胆漏(1.3%)、脓毒血症(4.2%)、其他(包括高热、非结石性胆囊炎、膈下脓肿)。手术治疗181例,成功162例,成功率89.5%,再手术7 例,平均住院14.0 d,输血9.5单位。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Ⅰ~Ⅲ级肝损伤病例,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相比较,住院天数和输血量明显减少,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闭合性肝外伤病例应严格把握手术治疗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对于适合非手术治疗条件的病例,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作用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妊娠40-60天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组(T组)各80例.P组单纯用丙泊酚静注,根据需要追加,T组在给丙泊酚10 min前先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观察术前、术中3 min及术毕清醒时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P组术中血压和呼吸频率低于T组,T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清醒时间较短,术后疼痛减轻.结论: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HAstV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837份,用ELISA进行HAstV抗原检测,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CPE)后,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确证.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HAst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3.0%(25/837),与轮状病毒共同感染者的检出率为0.7%(6/837);96%(24/25)的HAstV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其中小于6月龄的患儿占HAstV阳性标本的48%(12/25);HAstV感染主要集中在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相似;21例接种的HAstV抗原阳性的标本中,由RT-PCR成功检出11例,经测序确证均为HAstV-1型.结论 HAstV是天津地区2008-2009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流行型别以HAstV-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 (angiopoiet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种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1(Ang 1)、Angiopoietin 2 (Ang 2 )以及血管平滑肌激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在正常肝脏组织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ng 1mRNA在正常肝脏和肝癌组织中都有表达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5 6± 6 /HP)以及正常肝脏 (6 7± 11/HP)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t=3 2 14 ,P =0 12 6 )。Ang 2mRNA在正常肝脏不表达 ,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 (阳性细胞数为 32± 8/HP)。Ang 2集中于癌灶边缘、血管周围。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15± 2 /HP)和新生血管的数量 (9± 3/HP)明显高于正常肝脏(分别为 5± 1/HP和阴性 ) ,Ang 2的表达随肝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无转移以及新生血管数和微血管密度而增加 (t=2 714 ,P =0 0 31)。结论 促血管生成素在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Ang 2可能参与了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