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确诊急诊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OCA3、HCoV-229E、HCoV-NL63、HCoV-HKU1和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从2009-10~11期间北京地区部分确诊感染甲型H1NI流感病毒病例中,选择采集32份鼻咽拭子标本,利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CoV-OC43、HCoV-229E、HCoV-NL63、HCoV-HKU1和HMPV筛查;对阳性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初步分析.结果 32份鼻咽拭子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出4例(12.5%)HCoV-229E阳性,1例(3.1%)HCoV-HKU1阳性,2例(6.3%)HMPV阳性,未检测到HCoV-OCA3和HCoV-NL63阳性;检出阳性标本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病情较轻,病程多为1周左右.结论 2009-10~11北京地区部分确诊的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例中存在有人冠状病毒或人偏肺病毒共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院内外误、漏诊占5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占84.7%,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至(69.06±15.26)mmHg,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鄄a)O2]明显增大(37.53±19.47)mmHg,D鄄二聚体(D鄄dimer)≥0.5mg/L者占97.3%,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肺动脉压升高占58.8%,右心室增大占50.0%,右室壁增厚8例,提示存在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确诊手段不断完善,其中CT肺血管造影(CTPA)阳性率100%,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显像)阳性率96%。结论:误、漏诊率高仍是PTE诊断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方便快捷的筛选指标,CTPA、V/Q显像等无创性检查对诊断PTE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成人发热就诊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229E感染病原学、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2007年10月至12月从北京地区发热且有呼吸道症状的就诊成人中采集158份鼻咽拭子标本,利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CoV-229E筛查;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HCoV-229E基因片段测序;对感染阳性患者进行HCoV-NL63、HCoV-HKU1及HMPV的共感染筛查、临床表现描述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 158份鼻咽拭子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测出103(65.2%)例HCoV-229E阳性;其中26例存在与HCoV-NL63(3例)、HCoV-HKU1(3例)及HMPV(20例)的混合感染;HCoV-229E阳性标本的临床表现以头痛(70.9%)、咽红(70.9%)、咽痛(69%)、寒颤(68%)、咳嗽(33%)、有痰(21.3%)、流涕(21.4%)和鼻塞(16.5%)为主,少量可见呕吐(6.8%)、呼吸困难(3.9%)和腹泻(1.9%);统计学分析表明其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人冠状病毒HCoV-229E感染在秋冬季成人发热就诊患者中为常见病原,可合并感染其他病毒.其临床表现呈上呼吸道感染特征.2007年秋冬季在北京地区成人中可能存在HCoV-229E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SARS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70.4%)患者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潜伏期为1~16 d,平均(6±4)d。92.6%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氧合指数(PaO2/FiO2)≤200者14.8%(7/47),PaO2/FiO2介于200~300之间者42.6%(20/47)。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血小板降低者分别为24.1%、46.2%和10.0%,心肌酶异常升高的患者占44.4%。CT影像以不规则实变融合病灶或伴支气管充气征(61.1%)及双肺弥散性磨玻璃影或碎石路样改变(53.7%)为主。病灶常累及双肺,以双下肺受累为主。重症SARS组应用激素和无创通气治疗的比例(100%、55.6%)均高于普通SARS组(77.8%、9.0%)(P<0.01和P<0.05)。营养支持及提高免疫力等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措施。肺纤维化遗留组急性期的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与无肺纤维化遗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RS的发病与密切接触病人有关,肺CT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急性期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的SARS患者易遗留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美国每年大约有200~300万CAP患者,约50万患者需入院治疗。尽管近年来抗感染药物不断发展,但CAP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很高。据统计,美国因CAP死亡者约45000人/年,CAP是导致死亡的第六大病因,每年的医疗花费更是高达210亿美元。因此,CAP的有效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不同时相血管内皮细胞和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PTE患者7例(溶栓组),用低分子肝素(LMWH)为主的抗凝药物治疗PTE患者17例(抗凝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抗凝前后不同时相(溶栓组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24h,4、7d5个时相;抗凝组于抗凝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h,7、14d4个时相)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变化,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溶栓组溶栓后4h ET-1、D-dimer均有一明显的高峰出现,分别为(103.7±26.6)ng/L、(5.0±1.7)mg/L,与其他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5、后者P<0.01)。抗凝组抗凝后14d与抗凝前比较,ET-1由(72.0±18.3)ng/L降至(52.8±13.9)ng/L,NO由(48±14)μmol/L升至(66±24)μmol/L,AT-Ⅲ由(90±7)%升至(99±4)%(P均<0.05)。溶栓后4h ET-1的升高与PaO2、D-dimer的升高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1、0.782,P均<0.05)。结论ET-1、D-dimer的水平在溶栓前后,ET-1、NO、AT-Ⅲ的水平在抗凝前后均发生了变化,溶栓后早期ET-1、D-dimer的变化可反映溶栓效果。溶栓和抗凝治疗有助于调节凝血纤溶平衡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的认识、执行情况以及是否按照指南诊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北京6家医院的医生中进行对指南的认识以及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同时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北京5家医院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的490例患者的资料,结合指南对其经验性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24份,回收率为89.6%,有效问卷210份。除了肺炎链球菌,大多数医生对其他病原体,特别是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的地位认识很局限。被调查的呼吸科医生中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指南进行诊治的仅占46.0%(97/210)。82.4%(173/210)的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给予初始经验性用药。79.5%(167/210)的医生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查,84.3%(177/210)的医生认为病原学检查对选用抗生素很有帮助。被调查的490例病例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占6.7%(33/490)。初始经验性治疗总有效率为84.5%(414/490),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指南和美国胸科学会(ATS)指南所建议的初始治疗方案相符合的病例分别占46.7%(229/490)和26.7%(131/490)。按照指南治疗和不按照指南治疗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区别。依据病原学治疗与不依据病原学治疗的治愈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真正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指南进行分组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小,然而绝大多数患者治愈,按照与不按照指南治疗的有效率没有明显区别;抗生素有过度应用之嫌,需要进一步推进指南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了首席质控师制度.文章介绍了首席质控师的概念与资质认定、职责与管理模式,结合首席质控师制度的实践经验,对其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氟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感 染性疾病。美国每年大约有200~300万 CAP患者,约50万患者需入院治疗。尽 管近年来抗感染药物不断发展,但CAP 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很高。据统计,美国因 CAP死亡者约45 000人/年,CAP是导 致死亡的第六大病因,每年的医疗花费 更是高达210亿美元。因此,CAP的有 效治疗一直备受关注。新氟喹诺酮类药 物,如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 等,近年不断被开发和应用于临床,在抗 菌活性与药物动力学方面有更多的优点, 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为治疗CAP的 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部残留病变CT远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肺部残留病变CT远期动态变化特点及相关残留因素分析。方法 随访50例SARS患者(男16例,女34例),分别于发病后3、6.9、14、24个月行螺旋CT常规扫描和高分辨率扫描。结果 (1)3个月随访显示24例肺内残留病变基本吸收,6个月吸收30例,14个月35例,24个月37例,仍有13例肺内残留病变,其中磨玻璃样病灶8例,细网状影4例,索条影6例,胸膜下弧形影2例,合并牵拉性支气管扩张2例。(2)回顾性对比3个月肺内病灶残留组与吸收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期(3~21d)胸部影像特点,显示在病灶大小及进展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2个年龄组(≥40岁24例,〈40岁26例)随访不同阶段肺内病灶残留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6%(13/50)SARS患者于24个月随访仍可见肺内病变残留,病灶仍以磨玻璃样病灶为主(8/13),并伴有肺间质增生及纤维化;年龄≥40岁的患者,肺内易残留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