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射于9只猫的大中缝核及其一侧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或尾侧脑桥网状核)。各例均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上丘的中、深灰层内出现标记细胞,其中以中灰层为主,特别是上丘中部中灰层的外侧部较密集。9例中有5例在注射部位的同侧上丘内也出现极少量标记细胞,它们主要位于上丘外侧部的中、深灰层。标记细胞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其中大细胞(直径为40微米以上)约占15%左右,其余为中、小细胞。本文还对顶盖网状投射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细胞内HRP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生理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进行定位后将微电极插入该核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内HRP注射。对53个标记神经元的形态、突起的行径、投射范围及其终末分支的特点和终止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有单极、假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等四种类型,这些神经元有大有小,形状也多样;(2)单极和假单极神经元的突起行程长,投射广泛,侧支极其丰富。它们投射到中间神经元核团(三叉上核、三叉间核,桥延网状结构小细胞网状核等),运动核团(三叉运动核、外展神经副核、面神经副核等)和感觉核团(感觉主核背肉侧部、三叉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等)。此外,还有个别突起投射到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和孤束中。(3)本文首次注意到,这些神经元在性质不同的核群其终末特点和终止模式不同,而在同类核群的各核中其终末特点和终止模式相似。(4)本文还观察到中脑核神经元的周围轴突发出侧支分布到三叉运动核。(5)本文首次提供了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向感觉主核背内侧部、外展神经副核和面神经副核投射的资料。此外,本文还就三叉神经本体觉脑内传递通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HRP方法对大鼠二叠体旁核至上丘的定位投射进行了观察。一侧二叠体旁核发出纤维投射到两侧上丘,其吻侧半主要投射至对侧上丘吻侧半,而核的吻侧端只投射到对侧上丘。尾侧半主要投射到同侧上丘的尾侧半,而核的尾侧端只投射到同侧上丘。上丘浅层接受同侧核背侧群和腹侧群及对侧核中间群来的投射。上丘中、深层也接受两侧二叠体旁核来的投射,但以同侧核中间群和对侧核背侧群及腹侧群来的投射较明显。上丘也有纤维投射到二叠体旁核,以同侧为主。另外二叠体旁核旁区与上丘的中、深层有往返纤维联系。总的印象是:二叠体旁核—顶盖—二叠体旁核的联系不仅与上丘浅层有关,也与中、深层有关。被盖—顶盖—被盖的联系只与上丘中、深层有关。  相似文献   
4.
将HRP注入大鼠咬肌神经干,在同侧的半月节、咬肌神经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上核等处出现标记细胞。大量的跨节标记的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在同侧Probst束内下降,除一般所记载的Probst束的起始段外,由Ⅶ核水平向尾侧也清楚地看到了此束的范围逐渐缩小且由较疏散的小束组成,位于桥、延网状结构的背外侧部,下可达颈髓上段。此束在走行中,其纤维除终止于咀嚼核、三叉上核外,左面神经核水平有浓密的标记终末止于桥脑网状结构背外侧部的特定部分,形成外、内两簇标记终末群。此区曾有人称为Probst核,但在构筑学上未发现有明确的特征。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大量终止于此,它有何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探索。此外,此束的纤维还分布于孤束核、舌下神经核、颈髓上段后角同Ⅴ-Ⅵ层等处,特别是所有实验例的吻侧疑核处均出现浓密的标记终末。咬肌神经内来自肌梭以外的传入神经元在下颌节的胞体被标记,其中枢突进入脊束背侧部下行,在三叉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Ⅱ重层出现少量标记终末,并有极少量纤维通往Ⅴ、Ⅵ层。  相似文献   
5.
<正> 成年猫9只,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轴突逆行追踪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中缝大核及其一侧邻近网状结构内,观察中脑中央灰质、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中介核向中缝大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的投射。结果表明: 1.中脑中央灰质两侧半均出现标记细胞,注射侧略多于对侧。标记细胞在头尾侧方向上散在分布,尾端逐渐减少,后连合平面处的中央灰质内均未见有标记细胞。以上说明中脑中央灰质有向中缝大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的直接投射,一侧网状结构接受中央灰质两侧半来  相似文献   
6.
在9只成年猫应用HRP轴突逆行追踪法证实了中脑中央灰质、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氏中介核内的神经元发纤维向下投射到大中缝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和尾侧脑桥网状核)。中脑中央灰质的两侧半均出现标记细胞,注射侧略多于对侧。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氏中介核内的标记细胞主要集中在注射侧两核的头端部分(后连合平面)。另外,背中缝核在9例中只有5例出现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HRP法观察了大鼠两侧上丘之间的连合投射。结果表明向一侧上丘内注入HRP,在对侧上丘各个部位均发现有标记细胞,但以与注射中心区相对应的部位出现较多,这说明两侧上丘之间的连合投射存在着互相对应的关系。标记细胞主要位于上丘中层,特别是上丘中层的上1/2区域,其次在深层,浅层最少。而且一侧上丘的浅层只投射到对侧上丘的浅层,中、深层也如此,这表明上丘浅层和中、深层在连合投射中有明显的独立性。两上丘之间的连合投射经过上丘连合。上丘连合可分为背、腹两束纤维。背侧束细,主要与上丘中层上部及浅层有关。腹侧束粗,其中一部分与上丘中层下部和深层有关;另一部分为上丘至对侧中脑的其它核团(楔形核等)的纤维。标记细胞绝大多数是小细胞,少数是中细胞,未见到大细胞。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将~3H-Leucine 或 WGA-HRP 定位注(导)入大鼠一侧上丘内,观察了上丘传出纤维的终止部位。上丘浅层的传出纤维下行终止于二叠体旁核(以同侧核的背、腹群为主)、同侧桥核的背外侧部;其上行投射终止于内侧膝状体、膝上核、顶盖前区后核、丘脑外侧后核(以上均为两侧性,以同侧为主)、同侧的内及外侧视束核和外侧膝状体的背侧及腹侧核。另外,在两侧视束和视束交叉处均有标记颗粒。上丘中、深层的传出纤维终止于同侧中央灰质、Darkschewitsch 核、Cajal 中介核、楔形核以及对侧上丘;上行终止于内测膝状体,膝上核、顶盖前区前核、丘脑外侧后核(以上均为两侧性,以同侧为主)、束旁核、未定带、丘脑腹侧核(以上均为同侧);下行终止于同侧的有二叠体旁区和二叠体旁核,桥核的背外侧部、下丘外侧部、桥脑和延髓网状结构、下橄榄核的外侧部;终止于对侧的有二叠体旁核、桥脑和延髓网状结构内侧部、下橄榄核的内侧副核、脊髓颈段前角。  相似文献   
9.
分别向猫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的神经干内注射20%HRP(Toyobo,RZ 3.3)溶液,跨节追踪了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中枢内的分布。 1.三叉神经的初级传入纤维在中枢内都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发生全面的联系。其中,眶上神经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侧亚核第Ⅰ~Ⅴ层都有大量的投射,而向吻侧,则标记终末只位于各亚核腹侧的极小范围内。眶下神经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中的标记终末分布范围较大,以尾侧亚核的中央部和感觉主核腹侧2/3部的标记终末最为密集。下牙槽神经在尾侧亚核和吻侧亚核的标记终末数量和分布范围最大。 2.含有大量来自额部皮肤和上颌胡须的触觉传入纤维的眶上、眶下神经除向感觉主核投射外,也向其它各亚核特别是尾侧亚核有大量的投射。含有较大量痛觉传入纤维的下牙槽神经不仅向脊束核投射,在感觉主核的投射也是明显的。因而,确证了感觉主核接受触觉,脊束核接受痛温觉传入投射的传统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3.上述三神经都向尾侧亚核内侧相当于脊髄后角第Ⅴ层的区域有明显的投射。结合文献,本文作者支持此第Ⅴ层应归属于尾侧亚核的看法,并推论此区可能有三叉神经传入纤维和其它脑结构来源的纤维的汇聚。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HRP方法研究了大鼠间脑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前部的投射。间脑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前部的投射主要来自同侧的内侧视前区、丘脑下部前区、背内侧核、腹内侧核、背侧乳头体前核、丘脑下部外侧部、Forel氏区和未定带,对侧较少。其中丘脑下部前区、腹内侧核、背侧乳头体前核和未定带向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核的投射明显地多于向内侧核和对侧外侧核的投射。丘脑下部前区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投射的神经元多位于该区的腹外侧部,即外前核范围内。外侧视前区和丘脑下部外侧部前份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核和内侧核均有投射,而丘脑下部外侧部的结节份和乳头体份可能只投射到外侧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