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顽疣净含药血清对郎格汉斯细胞分泌IL-12和表达CD80、CD11 c、MHC-Ⅱ的影响。方法:顽疣净含药血清干预所分离的人表皮郎格汉斯细胞(LC)。用ELISA法检测顽疣净含药血清培养LC上清液中IL-12水平,研究顽疣净含药血清对LC分泌IL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顽疣净含药血清干预的LC表面分子,了解顽疣净含药血清对LC表达CD80、CD11 c、MHC-Ⅱ的作用。结果:顽疣净含药血清能促进分离纯化的LC上清中IL-12的分泌,上调其CD80、CD11 c、MHC-Ⅱ的表达。结论:顽疣净含药血清体外具有调整LC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高死亡率,已成为严重威胁大中城市人群健康与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由于2/3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往往不适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II(IGF-I和-II)在正常胚胎发育及早期胚胎发育终止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母体血中水平的改变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胚胎发育绒毛及早期胚胎发育终止绒毛中IGF-I和蜕膜中IGF-II蛋白的表达以及IGF-I mRNA和蜕膜中IGF-II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妊娠及早期胚胎发育终止孕妇血中IGF-I和II水平的变化.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绒毛中IGF-I和蜕膜中IGF-II的表达明显高于胚胎发育终止组(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绒毛中IGF-I和蜕膜中IGF-II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胚胎发育终止组(P<0.01);正常妊娠组母血中IGF-I和II水平显著高于胚胎发育终止组(P<0.01). 结论:IGF-I和II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母血中的水平的升高对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其含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胚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IGF-I和II可能成为预测胎儿安危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有或无肝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纳武利尤单抗的疗效差异,以进一步优化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治疗模式。方法:收集65例经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或二线以后单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基线有无肝转移分为肝转移队列及无肝转移队列。重新阅片以评估疗效及疾病进展时间,通过面访或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肝转移队列10例,无肝转移队列55例。两队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0%与24%(P=0.67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与60%(P=0.69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与5.6个月(P=0.004)。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7.5个月或20.7个月(P=0.020)。结论:与无肝转移的晚期NSCLC相比,存在肝转移的NSCLC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有关过量进食橘子所引起的皮肤黄染(简称“橘子黄”,下同)的报道罕见。我们于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诊治“橘子黄”患儿26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26例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3~12岁,其中3~5岁6例,5~9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 3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表达的抑制及与体外侵袭能力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构建体外侵袭模型 ,研究不同浓度强力霉素对PC 3细胞MMP 2表达及其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显示 5mg/L强力霉素可以抑制PC 3细胞中MMP 2蛋白的表达 ,1 0mg/L时作用更明显。体外侵袭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每 2 0 0倍视野穿过的细胞数平均为 (82 .0± 4 .6)个 ,而 5、1 0和 2 0mg/L强力霉素作用 2d后 ,每 2 0 0倍视野穿过的细胞数分别为 (2 6 .1± 3 .6)、(7.2± 2 .2 )和 (3 .3± 0 .7)个 ,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强力霉素抑制PC 3侵袭及转移的作用与其抑制MMP 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评价阿美替尼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接受阿美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和预后因素评估。[结果] 一线接受阿美替尼治疗患者(n=45)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1%,中位PFS为16.7个月,中位OS未达到。 既往第一、二代EGFR-TKI治疗进展后接受阿美替尼治疗的患者(n=55)中,T790M(+)患者(n=12)的ORR为50.0%,mPFS为11.9个月,中位OS未达到;T790M(-)患者(n=35)的ORR为25.6%,中位PFS为10.8个月,中位OS未达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肌酸激酶升高(28%)、皮疹(12%)、肝功能损伤(8%)、皮肤瘙痒(8%)、白细胞降低(7%)、贫血(6%)、腹泻(6%)和口腔炎(3%),其中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2%,均集中在血液学毒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肌酸激酶升高是中位PFS延长的重要预测因素(HR=0.176,P=0.001)。[结论] 阿美替尼在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既往EGFR-TKI进展后T790M(-)的患者如果拒绝化疗或化疗疗效较差,可以考虑将阿美替尼作为后续治疗选择之一。肌酸激酶升高是接受阿美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PFS延长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Fibulin-5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具有抑癌作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肺癌中高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Fibulin-5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该研究首先检测了肺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中Fibulin-5和HMGB1的表达,然后利用转染试剂将Fibulin-5过表达质粒和HMGB1的siRNA转染人A549细胞。实现Fibulin-5过表达和HMGB1低表达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A549细胞中HMGB1 mRNA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MGB1蛋白的分泌;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MGB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肺癌细胞A549中,Fibulin-5低表达,HMGB1高表达。过表达Fibulin-5和低表达HMGB1后,HMGB1、cyclin D1、MMP2、MMP7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降低,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此外,过表达Fibulin-5下调了TLR4、MyD88、p-p65的表达,上调了IκBα的表达(P<0.05)。结论:Fibulin-5可能是通过抑制HMGB1的表达以及其下游的TLR4/NF-κB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亚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35例可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液学标本,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分析以及PD-1表达,然后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35例患者中,31例患者最终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腺癌23例,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5例),剩余4例患者为炎症。CD3+CD8+T细胞比例数值高、CD4+/CD8+的比值低、PD-1+/PBMC比例高的患者近期疗效越好。未发现治疗前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之间存在PFS的差异。结论在本项回顾性小样本研究中,发现原发性肺癌治疗前特定淋巴细胞亚型与近期疗效相关,尤其是PD-1+PBMC比例升高的患者近期疗效更佳。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大样本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