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背景:国内外总结脊柱失平衡的原因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作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动力性因素(腰背肌)在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41例,均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前患者均行骨密度、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以伤椎为中心的CT及MR检查。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测量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改善角度、伤椎楔形变角度及改善角度;要求患者行负重试验及行走试验,对比治疗前后数据。结果与结论:治疗前患者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所需行走的距离显著短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负重试验时间亦显著短于治疗后(P 〈0.05)。在治疗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Cobb角的平均差值为(10.01±0.76)°,椎体楔形变改善的平均差值为(4.84±0.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部分患者会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原因并非伤椎楔形变单一因素所致。且患者通过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后,失平衡症状往往会明显改善,提示脊柱骨折后腰痛限制腰背肌力量是导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外总结脊柱失平衡的原因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作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动力性因素(腰背肌)在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中起关键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41例,均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前患者均行骨密度、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以伤椎为中心的CT及MR检查。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测量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改善角度、伤椎楔形变角度及改善角度;要求患者行负重试验及行走试验,对比治疗前后数据。 结果与结论:治疗前患者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所需行走的距离显著短于治疗后(P < 0.05);治疗前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负重试验时间亦显著短于治疗后(P < 0.05)。在治疗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Cobb角的平均差值为(10.01±0.76)°,椎体楔形变改善的平均差值为(4.84±0.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部分患者会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原因并非伤椎楔形变单一因素所致。且患者通过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后,失平衡症状往往会明显改善,提示脊柱骨折后腰痛限制腰背肌力量是导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