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65岁。外院B超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个月余,既往有糜烂性胃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其他病史。人院后查CT提示肝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来我科行首次介入治疗,以改良Seldinger’s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前端置于腹主动脉下段,首先常规推注地塞米松10mg后约10s,患者即觉心慌、胸闷、烦躁、口唇紫绀、脸色发暗、肤温低、汗出、  相似文献   
2.
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双能量去骨与减影去骨对头颈部血管CT成像(CTA)的差异,探讨头颈部双能量CT血管成像(DECTA)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患者行DECTA检查并行双能量去骨,对照组45例患者使用减影CTA检查并去骨,然后分别比较DECTA和减影CTA的图像质量、去骨所用时间及放射剂量,并观察DECTA上颈总动脉分叉处钙化的显示效果。结果:颅内动脉DECTA和减影CTA的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Z=0.790,P=0.430),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岩段DECTA图像质量优于减影CTA(虹吸段Z=-1.989,P=0.047;岩段Z=-2.014,P=0.044),而减影CTA显示颈根部动脉优于DECTA(Z=3.900,P〈0.001)。同时DECTA减少约24.0%的放射剂量。DECTA上共有28例发现有血管性病变,所有病变显示清晰,其中10例并与DSA或外科手术对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颈总动脉分叉处36个钙化灶中有8个钙化灶未在DECTA上显示。结论:DECTA显示头颈部血管总体良好,成功率高,且放射剂量明显减少,但对于颈根部动脉显示仍存在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3.
张昌立  夏数数  张晓东  张羽  杨诚   《放射学实践》2013,(11):1172-1174
目的:探讨单侧靶血管栓塞在盆腔中线区域大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单侧靶血管栓塞的8例盆腔大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骨盆骨折3例,直肠外伤2例,人流术后1例,膀胱出血2例。术中导管选用5FYashiro管及3F微导管SP,栓塞材料均选用术中临时制备明胶海绵颗粒或条。结果:骨盆骨折与直肠外伤5例一次栓塞成功,随访3~6个月无出血发生;剩余3例40min-15d内经第2次双侧栓塞后才成功止血。结论:对于年龄与病情较轻、发病时间短的单侧或一侧优势型阴部内动脉或直肠上、下动脉外伤性出血患者,可以选用耗时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单侧靶动脉栓塞止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对降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201例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并分成A、B两组。A组使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慢心率(<70次/分)、中等心率(70~80次/分)和快心率(>80次/分)患者使用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分别为61%~77% R-R间期、30%~78% R-R间期和32%~49% R-R间期。B组使用常规心电脉冲窗技术,范围均为25%~80% R-R间期。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A组慢心率、中等心率和快心率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依次为(5.41±1.36)mSv、(7.82±1.80)mSv和(4.36±0.88)mSv,B组慢心率、中等心率和快心率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依次为(10.20±3.41)mSv、(8.82±2.21)mSv和(7.61±2.19)mSv,A组和B组各心率段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心率、中等心率和快心率患者使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时分别减少约46.96%、11.34%和42.71%的辐射剂量,而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能明显降低双源CTCA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1岁,上腹痛2d来我院就诊。既往史有高血压、高血脂症5a,3个月前彩超发现双下肢静脉血栓。查:体温38.3℃,W BC:15×109/L,触诊左中上腹压痛,B超提示脾周少量积液。CT平扫见脾切迹前缘呈大片状低密度影(见图1),CT值为41H U,边缘清晰,脾周少量积液,左肾前筋膜增厚,左侧胸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34岁。因右膝关节酸胀疼痛 2 0天就诊。查体 :双膝外观无明显异常 ,活动自如 ,右膝前下方有轻度压痛。有双侧慢性中耳乳突炎病史 ,无耳聋及类似家族史。双膝X线平片示双侧股骨下段、胫腓骨上段松质骨内有多条纵形条纹状密度增高影 (图 1) ,自闭合骺线向骨干延伸 ,其分布不均 ,宽窄长短不一 ,部分条纹伸向骨骺。骨盆片示髂骨、坐骨、耻骨和股骨颈均有条纹影 ,粗细不等 ,长短不一 ,图 1 双侧股骨下段和胫腓骨上段有多条纵形密度增高影呈横形和斜形 ,以近关节处明显 ,骨形态、位置及邻近软组织无异常。腰椎、头颅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亦高,随着急性脑梗死研究的不断进展,特别是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成功,临床需要在发病6h内作出诊断,以便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CT表现,总结经验,提高CT常规扫描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临床入选8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41例,其中研究组在放射介入引导下行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对照组单独采用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的溶栓时间和应用尿激酶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溶栓前后大腿和小腿周径缩小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19〈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73%,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81%,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6.59%,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两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对十二指肠间质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6岁。因黑便2d,在外院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症治疗病情加重转入院,入院时患者全身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纳差,无呕血、腹痛、胸痛及胸闷,既往(胃镜检查)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2a、血吸虫病史40a余。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临床上少见的良性肿瘤,文献报道的绝大部分为单侧,双侧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