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肿瘤形成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至少发现了Wnt及NK-κB这两条与肿瘤密切相关的转导通路与该酶联系紧密。已有实验证实,通过对GSK-3的调节,可以促进肿瘤生长或者凋亡。因此,对GSK-3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及肿瘤的治疗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辉  张开基  李万成 《当代医学》2010,16(24):17-18
目的使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抑制剂氯化锂作用肺癌A549细胞后,观察对细胞增殖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氯化锂作用A549细胞48h后,以噻唑蓝(MTT)比色试验为指标观察氯化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核因子-κBp65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氯化锂对A549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并且这种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NF-κBp65表达随氯化锂浓度增加而减弱。结论氯化锂可抑制A549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NF-κB信号系统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具有自身独特的临床特点和生物学特性.该疾病在我国报道相对比较少,本文分析了3例ALCL患者的治疗及疗效评估,为同行对该类疾病的总结提供经验及借鉴. 例1 男,58岁,于2012年3月20日以"贫血1月"入院.入院查体:仅重度贫血貌,余未见异常.诊疗经过:入院后相关检查,coomb's实验阴性,DIC全套正常,生化:ALB29.57 g/L、ALT 48.10 U/L、ALP 277.72 U/L、GLB 13.310 g/L、TP 42.88 g/L、LDH:517.5 U/L.PNH检测正常.血清:FER>1650.0 ng/ml.腹部CT示:脾大,腹膜后多发稍大淋巴结.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增大.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呈铁粒幼细胞贫血表现.胃十二指肠镜未见特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A组加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B组加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比较2组疗效、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血小板峰值及变化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A组总显效率(79.17%,38/48)与B组总显效率(75.00%,36/48)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到达峰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的血小板峰值高于B组,且血小板升高至≥50×109/L的时间少于B组(均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升高,CD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降低(均P<0.05);A组CD4+、IL-6、IFN-γ及TNF-γ水平低于B组,CD8+高于B组(均P<0.05),2组间CD4+/CD8+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血糖一过性增高、高血压、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 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好,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丙戊酸对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抑制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将0.5~2.0mmol/L丙戊酸钠作用于A549细胞48h,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并用MTT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细胞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结果:VPA干预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固缩,胞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VPA可造成A549细胞生长抑制,F=28.312,P<0.05.且随着VPA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增加;G1期比例明显升高,S期明显降低,P<0.05.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在胞质中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并且Caspase-3表达与VPA的浓度成正相关.结论:VPA可明显抑制A549的生长,诱导凋亡和G1期阻滞作用,在肺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在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NB4和MR2细胞分化过程中C/EBPβ(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β)的表达。方法用TanⅡA干预NB4和MR2细胞120 h,通过形态学和膜表面标志检测NB4和MR2细胞的分化情况明确TanⅡA对NB4和MR2细胞的分化效应;0,0.1,1和10 mg/L TanⅡA干预NB4和MR2细胞,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C/EBPβ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确定C/EBPβ与TanⅡA浓度的关系;通过膜表面标志检测NB4和MR2细胞的分化情况明确TanⅡA浓度与NB4和MR2细胞分化间的关系。结果 TanⅡA能诱导NB4和MR2细胞分化(P<0.05);TanⅡA能从RNA和蛋白水平诱导C/EBPβ表达升高并与浓度成正相关(P<0.05);TanⅡA能通过非剂量依赖的模式诱导NB4和MR2细胞分化,其引起最大分化效果的浓度为1 mg/L。结论 TanⅡA能有效促进NB4和MR2细胞分化;TanⅡA通过上调C/EBPβ的表达发挥分化效应;TanⅡA最强作用浓度为1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为临床防治肺癌提供帮助。方法将A549细胞株培养于10%小牛血清的DMEM中,A549细胞培养进入指数生长期,消化细胞并控制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以2×105/孔细胞数接种于置有无菌血片的6孔板进行爬片,细胞贴壁后,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孵育14h,换含终浓度0、10mm LiCL的DMEM孵育。将上述培养出的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含10mm LiCL的DMEM孵育),空白对照组(经含0mm LiCL的DMEM孵育)。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Casepase-3,胞核或胞浆染成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个数/HP X5作为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细胞周期分布分析比较: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明显停滞于G0/G1期;其G0/G1期,S期,G2/M期分别为58.8%,0.2%,41.0%。免疫组化法测定Casepase-3比较:实验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6±1.51)%和(3.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K-3抑制剂作用于肺癌细胞,能使肺癌细胞产生大量调亡,证明该药治疗肺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含不同剂量柔红霉素的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我省多个医疗研究中心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住院确诊的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B组及C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及生存期.结果 入组A组患者12例,B组患者54例,C组患者10例.首次诱导治疗后A组有效率83.33%,CR率66.67%;B组有效率 92.60%,CR率 83.33%;C组有效率 90.00%,CR率80.00%.第二疗程评估共73例:A组有效率83.33%,CR率83.33%;B组有效率90.74%,CR率 88.87%;C组有效率 85.71%,CR率85.71%,C组患者3例中1例患者死亡,另2例患者自请出院.6个周期疗程治疗的可评估病例共51例,A组6例,B组42例,C组3例,OS率A组100%,B组92.86%,C组100%;随访1年,共45例,1年总生存(OS)82.22%,无进展生存期(PFS)64.44%;2年总OS 74.36%,PFS 61.54%.结论 减低剂量柔红霉素的D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与高剂量相比毒副作用较低,适用于老年、体能状态差、有合并症及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但减低剂量方案治疗疾病易进展,不常规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型)染色体及相关融合基因的遗传学特征,评估其采用不同剂量柔红霉素及标准剂量阿糖胞苷组成的DA方案化疗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56例初治AML(非M3型)患者,采用短期培养法处理骨髓样本,用R显带核型分析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标本进行31种融合基因分型检测.接受DA方案诱导治疗时按照不同柔红霉素剂量将患者分为3组(减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大剂量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及生存期,并采用χ2检验分析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对3组患者化疗效果及总生存(OS)率的影响.结果 56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8例(32.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10.7%),结构异常16例(28.6%),同时有数目和结构异常4例(7.1%).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t(8;21),数目异常为+8、-Y.融合基因检出率为48.2%(27/56),其中AML1-ETO 13例,CBFβ-MYH114例,AML1-MDS13例.融合基因和染色体核型分析使AML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提升至62.0%.采用DA方案诱导化疗的总CR率为73.2%,2年OS率为42.9%.标准剂量组中中危患者的化疗缓解率低于低危患者(χ2=8.976,P=0.002);低危患者中减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化疗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标准剂量组2年OS率有优势(χ2=8.045,P=0.005).结论 成年人AML具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可辅助指导临床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中危患者的预后差于低危患者,低危患者采取减低剂量DA方案也可获得较好的化疗缓解率,但标准剂量DA方案在长期生存方面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在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TanⅡA干预的NB4细胞的CHOP表达,通过形态学和膜表面标志检测APL细胞的分化,RNA干扰抑制CHOP表达。结果 TanⅡA诱导APL分化过程中伴有CHOP蛋白表达(1.933±0.987)和mRNA表达(1.587±0.815)的增加,相对于对照组蛋白和mRNA表达(0.537±0.110和0.713±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NA水平F=52.256,P<0.01;蛋白水平F=114.852,P<0.01);TanⅡA联合RNA干扰抑制CHOP的表达能更加有效的提高APL的分化[(50.767±1.241)% 与(16.167±2.122)%](F=989.431,P<0.05)和凋亡[(89.233±5.581)%与(27.433±2.957)%](F=308.961,P<0.05)。结论 CHOP在TanⅡA诱导APL分化过程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抑制CHOP表达联合TanⅡA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