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患者21例(21足),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63 (31.34±12.17)岁,右侧13例、左侧8例。21足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重建Tamai Ⅰ区断指回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27例27指Tamai Ⅰ区完全离断断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8~51岁;拇指3例,示指9例,中指7例,环指5例,小指3例。患者均采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治疗,术后观察患指外观、指甲生长及手指感觉情况,采用Tamai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动脉血供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危象,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再植指体的部分坏死。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13.3±3.5)个月。末次随访时,指体外观恢复满意,指甲生长平整,未见明显萎缩,指腹两点辨别觉为4.5~6.5(5.4 ±0.7)mm。按照Tama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重建Tamai Ⅰ区断指回流,具有安全可靠、成活率高、指甲正常生长等优点,是末节无可供吻合的静脉及可供静脉化的第二条动脉型断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4例(24足)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21~62(29.5±10.3)岁,右侧11例、左侧13例。患者均采用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供区疼痛、截骨处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Kofoed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4例患者随访18~30(23.8±4.6)个月,所有患者截骨处一期愈合,无供区疼痛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6.29±1.30)分改善到(0.88±0.61)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0.92±13.06)分提高到(95.08±5.78)分,Kofoed评分由术前的(23.08±13.51)分提高到(95.96±5.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0、15.87、27.07,P值均<0.001)。依据AOFAS评分,踝关节功能优19例、良5例,优良率100%(24/24);依据Kofoed踝关节评分,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4例,优良率100%(24/24)。结论 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疼痛减轻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的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7~73(39.2±16.8)岁,左侧18例、右侧20例。均采用改良Giftbox缝合联合束状捆扎法行跟腱切开缝合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的变化;末次随访时,对比患者两侧小腿周径,采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系统(ATRS)进行评分,并以Amer-Lindholm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1±3.4)个月。末期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为(90.7±3.0)分,较术前的(45.2±4.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7, P<0.001);ATRS评分为(80.3±6.3)分;患者小腿周径患侧为(38.9±4.3)cm、健侧为(39.3±4.4)cm,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01)。按Amer-Lindholm评分评价,本组疗效优20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为97.4%(37/38)。结论 利用改良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效果确切,跟腱长度和强度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一期修复术治疗新鲜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全踝关节镜下治疗的36例36足新鲜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57(29.24±10.37)岁;右侧20例,左侧16例。患者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带线锚钉一期修复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踝关节外观、踝关节稳定性及行走步态等;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足踝部Olerud-Molander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术前VAS为5~8(6.35±1.17)分,AOFAS评分为60~85(74.67±8.36)分,Olerud-Molander评分为57~80(68.89±10.70)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14.63±6.8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外观恢复满意,无感觉过敏现象及瘢痕触痛,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无关节痛及关节不稳情况,均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末次随访时VAS、AOFAS及Olerud-Molander评分分别为(0.31±0.14)、(90.40±9.62)、(88.71±7.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55、7.405、9.149,P值均<0.05)。结论 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创伤小等优点,是新鲜外踝撕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18例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岁;右侧10例,左侧8例;受伤至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患者22例(26足),其中男12例(14足)、女10例(12足),年龄15~68(42.0±15.5)岁。患者均采用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患肢运动及步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测量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评价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32(23.1±5.7)min,术中出血量2~10(6.1±2.2)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2~9(5.7±1.9)d,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17.4±4.3)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跖屈肌力明显下降、痛性瘢痕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欠佳,1例患者术后诉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均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5,8)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90.1±10.5)分、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为11.2°±4.3°,均明显高于术前的(70.5±12.3)分、-6.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6、t=23.63、t=19.89,P值均<0.001)。结论 采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既实现了腓肠肌腱膜的彻底松解,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具有创伤小、治疗精准、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距骨脱位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患者23例23足,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6(29.4±10.2)岁;改良Hawkins分型Ⅱ型17例、Ⅲ型6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9(4.1±2.6)d。所有患者在全踝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距骨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足部外观满意度、行走步态;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并采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00(73.21±18.32)min、术中出血量5~10(7.10±1.31)mL、住院时间6~14(8.41±2.03)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15.71±4.63)个月。术后X线显示所有患者距骨得到解剖复位,未发现距骨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0~14(11.63±2.10)周愈合。末次随访时,除1例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背伸约5°、跖屈约30°),其余患者踝关节活动良好、外观满意、行走步态无异常、切口局部皮肤无感觉过敏及瘢痕触痛。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2(0.65±0.71)分、低于术前的3~9(6.08±1.47)分,AOFAS评分为88~99(94.34±2.53)分、高于术前的59~81(71.30±6.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16.72,P值均<0.05)。依据AOFAS评分,本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效果较好,具有直视下精准复位、创伤小、对血供破坏小等优点,且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踝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16例(16足)距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8~67(33.4±11.1)岁;右侧7例,左侧9例。患者均采用前踝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损伤。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跨区供血皮瓣早期血流动力学基本规律。方法以游离皮瓣和带血管蒂转位皮瓣为原型, 以血管体区理论为基础, 参照流体力学、电流学等相关知识, 系统分析皮瓣内血流通路、阻力网络及其串联或并联方式, 最后利用数理模型进行推演。结果跨区供血皮瓣早期动脉和静脉内可实现流量动态平衡, 皮瓣可分为有效循环区、静脉淤滞区、相对缺血区和绝对缺血区。并且推导出:(1)血管蒂的血流为压力恒定, 而不是流量恒定;(2)皮瓣的阻力因动、静脉血管蒂的位置或其二者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改变;(3)皮瓣从蒂部到远端其血流速度逐渐递减;(4)导致皮瓣远端坏死的主要因素因其所处的区域而异。结论跨区供血皮瓣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特点可以通过该数理模型进行阐释, 早期皮瓣动、静脉可以达到流量的动态平衡, 并且血流量由蒂部至远端逐渐递减, 皮瓣的成活范围依赖于动、静脉内的压力差及其皮瓣内血流通路的阻力, 皮瓣远端坏死区可分为静脉淤滞区和动脉供血不足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