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组织扩张对预构轴型皮瓣血供范围的影响,为临床上获取更大面积的预构轴型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同一只兔子腹部的左右侧分别设计、完成以股动、静脉为轴型血管的预构皮瓣,右侧腹部仅预构皮瓣未埋置扩张器(未扩张组),左侧预构皮瓣下埋置扩张器进行扩张(扩张组),分别于预构术后1、3、5、7、10、14、21、28、56天对扩张组与未扩张组预构皮瓣血供范围进行相关检测.结果预构皮瓣经扩张后其轴型血管供血范围明显大于未经扩张的预构皮瓣(P<0.05).结论扩张术可加速皮瓣预构进程,增加预构轴型皮瓣的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2.
固定敷料起着固定受区皮片的作用,但通过此敷料不能直接观察皮片的生长情况,这样也就很难早期发现可致皮片坏死的血肿。此文介绍一种应用半透明的硅胶膜固定包扎技术。运用此法既可有良好固定作用,同时又可通过硅胶膜观察皮片情况,  相似文献   
3.
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腹壁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设计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结果移植的阔筋膜瓣全部成活,随访1~6年,局部外形功能良好,无一例术后发生腹壁疝.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阔筋膜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容易,带蒂转移成功率高,宜修复中下腹部腹壁缺损.  相似文献   
4.
通过手术的方法埋植硅橡胶制组织扩张器于皮肤软组织下,定期注入生理盐水促其逐渐膨隆,使局部皮肤软组织扩展伸张,从而为整复外科提供“额外”的皮肤软组织,用于修复缺损或形成适当的腔隙以植入骨或膺复体,是整复外科治疗的一项新技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我科自1988年10月以来,分别采用了第四军医大学整形外科中心等单位研制的圆型Ⅱ型组织扩张器和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整形外科等单位研制的GY-131硅橡胶制导管型扩张器,临床应用10例次,收到较好的整形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治疗汗管瘤的先进手术方法。方法用XH-超高频皮肤美容仪分层气化病变组织,直到肉眼观察皮肤不高出周围正常皮肤为止。结果20例治愈19例,治愈率95%,除1例其余患者原发病无复发,局部无瘢痕及色素沉着。结论 XH-超高频皮肤美容仪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病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一个区级基层医院,1996年元月一日,我科一次收治9名火灾烧伤病人,最大烧伤面积66%,其中Ⅲ度面积最大者达52%,全部治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批病人男6例,女3例;年龄20~31岁,平均25.5岁;烧伤面积20%~66%,平均40.2±1.2%,其中Ⅲ度面积10%~52%,平均25±0.9%;合并吸入性损伤5例。 1.2 治疗:(1)入院后立即进行体液复苏,具体情况见附表;(2)呼吸道处理:对有呼吸道吸入  相似文献   
7.
李赐聪  张华彬 《广东医学》1998,19(3):206-207
手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外露,常导致感染,畸型愈合及功能障碍。因此在处理手部新鲜的开放性损伤中,如何解决皮肤软组织的覆盖问题是极其重要的。我科自1993年7月以来,应用多种皮瓣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1例,除两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29例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双例,女7例,年龄17~45岁,平均23岁。1.2皮瓣类型:轴形单蒂骼腰部皮瓣11例,双带骼腰部皮瓣3例,传统腹部袋状皮瓣2例,岛状食指背皮瓣6例,邻指皮瓣6例,鱼际皮瓣3例。1.3致伤原因:电刨伤5例,热压…  相似文献   
8.
烧伤四联球菌败血症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四联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33例患者58例次烧伤四联球菌败 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靠临床表现和血细菌学检查,同时结合创面细菌学检查及痰液、咽拭子及静脉导管等细菌学检查予以诊断;该菌对复达欣、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高度敏感。结论 对此种败血症应引起重视,其致病力应予关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颈阔肌的浅层重叠埋置皮肤扩张器的皮肤扩张技术在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在颈阔肌浅面的同一剥离腔隙内重叠埋置2个扩张器,按期注水扩张,4~6周后行扩张器Ⅱ期手术.结果 自2004年以来应用这一技术整形修复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6例,除1例颈部重叠埋置扩张器患者于晚期出现扩张器外露,及时手术处理后未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外,其余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扩张器重叠埋置扩张技术与传统的皮肤扩张术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可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扩张皮肤,降低了与扩张术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在颈阔肌浅面的重叠埋置扩张尤为适用于颌面颈部瘢痕的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颈阔肌的浅层重叠埋置皮肤扩张器的皮肤扩张技术在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颈阔肌浅面的同一剥离腔隙内重叠埋置2个扩张器,按期注水扩张,4~6周后行扩张器Ⅱ期手术。结果自2004年以来应用这一技术整形修复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6例,除1例颈部重叠埋置扩张器患者于晚期出现扩张器外露,及时手术处理后未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外,其余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扩张器重叠埋置扩张技术与传统的皮肤扩张术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可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扩张皮肤,降低了与扩张术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在颈阔肌浅面的重叠埋置扩张尤为适用于颌面颈部瘢痕的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