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基于Helical TomoTherapy(HT)和常规加速器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形度以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和剂量分布方面的差异,为HT技术进一步深入运用于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随机选择10例NSCLC患者,分别采用HT加速器和常规加速器对每例NSCLC患者行IMRT计划设计,然后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结果:在靶区方面,HT 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均优于常规加速器IMRT(P=0.035、P=0.000)。在OARs方面,对于正常肺组织、V50、V30、V10、V5、平均剂量Dmean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P=0.001、P=0.000、P=0.004、P=0.010)。就V5、V10、Dmean而言,HT计划高于常规加速器计划,就V20、V30、V50而言,HT计划低于后者。食管V35、Dmean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6、P=0.015),而食管V55、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量基本相同。结论:对于NSCLC,基于HT的调强放疗能够提高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正常肺组织低剂量区受照体积增大,在临床应用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头颈部肿瘤患者HT过程中靶区和OAR计划剂量与实际受量的区别。方法 对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使用HT根治性放疗且每次治疗均行图像引导。选取治疗开始后第2周起每周第1天的图像引导CT图像,在HT的Planned Adaptive模块中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到当次患者治疗的实际受量。将各CT图像进行形变配准,然后将各单次实际受量叠加得到总实际受量。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初始计划剂量与实际受量间差异。结果 总实际受量与初始计划剂量相比GTV的D2、D50相近(P=0.07、0.07),而D95、D98、D100分别降低2.1%、2.7%、5.6%(P=0.02、0.02、0.02);PTV的D2相近(P=0.08),而D50、D95、D98、D100分别降低0.8%、1.9%、3.9%、13.5%(P=0.01、0.00、0.00、0.01);OAR中脊髓Dmax增加1.2%(P=0.04)。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HT中最终靶区实际受量比初始计划剂量偏低,而脊髓实际受量比初始计划剂量偏高。对解剖结构变化较大者应适时对靶区及计划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自适应放疗(ART)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剂量学特点及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02月至2020年01月收治的行根治性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共37例,随机分为ART组和常规放疗组。在放疗第5周的第一天,ART组患者重新定位做计划(定义为Plan-ART),后续的放疗由新计划完成。常规放疗组应用初始治疗计划至放疗结束,但在放疗第5周的第一天,重新扫描CT,并将初始计划复制到此CT上,得到新的剂量分布(定义为Plan-virtual)。比较Plan-ART和Plan-virtual的剂量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副反应、肿瘤完全缓解(CR)率及预后情况。结果:Plan-ART和Plan-virtual相比,pGTV和PTV1、PTV2的D2、平均剂量(Dmean)无明显差异。Plan-virtual中pGTV的95%的靶区体积受照射剂量(D95,下同)、D98、D100较Plan-ART中明显降低,PTV1、PTV2的D95、D98、D100较Plan-ART中明显降低,脊髓D2、腮腺平均剂量、30%体积所受照射剂量(V3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T组和常规放疗组放疗后8周CR率分别为88.9%和78.9%(P=0.66);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7%和70.8%(P=0.69);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6.3%和83.2%(P=1.00); 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和82.2%(P=0.53)。ART组患者口腔疼痛、口腔黏膜炎、食管炎/吞咽困难、口干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在治疗的第5周重新定位制定放疗计划(即自适应放疗),能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剂量,从而降低局部副反应,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HT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肿瘤及OAR的照射剂量与计划剂量的差别,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 对21例采用HT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于CT下定位并勾画靶区及OAR。每次治疗前均进行MVCT扫描,应用MVCT图像在HT的自适应模块上进行剂量重建,得到当次的受照剂量,并模拟出该次无图像引导下的受照剂量;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MIM6.0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照射剂量。将初始计划定义为Plan-1,图像引导的计划为Plan-2,无图像引导的计划为Plan-3,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三者靶区、OAR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图像引导下的Plan-2较Plan-1的pGTV、PTV-1的D98分别降低1.16%、2.3%(P=0.025、0.043);左右腮腺体积平均缩小46.0%、46.5%(P=0.000);左右腮腺质心距体中线垂直距离分别缩短6.9%、6.5%(P=0.000);双侧腮腺的V26、Dmean分别升高32.8%和25.2%(P=0.000)。无MVCT引导的Plan-3较Plan-1的pGTV、PTV-1、PTV-2的D98分别降低2.0%、1.9%、2.4%(P=0.001、0.007、0.036);双侧腮腺的V26、Dmean分别升高33.6%、25.3%(P=0.000);脊髓Dmax升高6.9%(P=0.005)。Plan-2中脊髓的D2与Plan-1相近(P=0.392)。结论 鼻咽癌HT过程中双侧腮腺剂量升高,且与腮腺向体中线移位密切相关。图像引导对于靶区剂量获益并不大,但可减少脊髓受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鼻咽癌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体积、剂量变化情况,明确是否需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及其时机.方法 选取15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周行螺旋CT扫描,取得CT图像,在新获取的CT上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观察其体积的变化情况,并将放疗前的计划复制到各CT上,得到模拟计划,对比初始计划与模拟计划的剂...  相似文献   
6.
保乳手术加术后全乳腺放疗(whole breast irradiation, WBI)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 但是传统的WBI照射范围大, 疗程长。近年来, 缩小照射范围、缩短总疗程的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 APBI)作为保乳术后WBI的替代治疗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APBI常用的治疗方式有术中放疗、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三种。术中放疗为保乳手术中给予一次性照射, 照射范围准确, 但是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外照射由专业的放疗科医师和物理师执行, 相对容易实现, 而且可以通过治疗计划系统使靶区剂量均匀分布。近距离治疗目前常用的有组织间插植和mammosite球囊治疗, mammosite设备技术简单、实施容易, 目前应用较广泛。然而, 由于APBI技术应用时间尚短、临床随访数据有限, 应用时必须进行严格的病例筛选以及合理的计划, 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头颈部肿瘤患者螺旋断层放疗过程中腮腺位置、体积变化对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12例头颈部肿瘤根治性放疗患者,每次治疗前行MVCT图像配准,选择每周第1天MVCT图像,应用TomoTherapy系统自带软件和MIM系统,计算腮腺体积、位置变化和实际照射剂量.结果 与初始计划相比,放疗结束时左、右两侧腮腺体积分别缩小29.06%和31.78%(Z=6.77、3.06,P<0.05),腮腺质心距离体中线距离分别缩小6.72%和6.19%(t=5.14、5.80,P<0.05).治疗过程中左侧腮腺V26、平均剂量分别增加37.74%、25.08%(Z=-6.03、-5.31,P<0.05),右侧腮腺V26、平均剂量分别增加30.45%、19.33%(Z=-5.43、-3.26,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腮腺实际受照剂量较初始计划明显升高,剂量升高与腮腺向体中线位移密切相关,与腮腺体积缩小无明显相关性.适时重新制定放疗计划或行自适应放疗,可减少腮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应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效果、近期预后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73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术后2~4周给予调强适形放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化疗6个周期。比较治疗后2个月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水平变化,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卡氏评分(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oring, KPS)和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变化,观察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VEGF和EG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个月VEGF和EGF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周KPS评分、QOL评分均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KPS评分、QOL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且恶心呕吐、脱发、头痛头晕、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应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Delta4三维探测器阵列进行螺旋断层治疗计划剂量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采用Delta4三维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对螺旋断层治疗(HT)计划实施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candiDos公司Delta4三维半导体探测器阵列验证10例恶性肿瘤患者HT计划。通过该系统兆伏特CT成像和配准来确保实现Delta4探测器阵列的精确摆位。实施质量保证的治疗计划照射后,将Delta4探测器阵列测量获得的平面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模体计划计算获得的进行比较。选择阈值水平分别为5%、10%、20%、70%、90%时3%/2 mm、3%/3 mm、3%/4 mm、3%/5 mm标准分别进行γ通过率验证。结果 测量所得剂量分布与计算结果在相应平面几何分布均呈良好一致性。γ平均通过率均>94.89%。结论 Delta4三维探测器阵列用于HT计划验证能获满意结果,一般情况下可有效替代传统胶片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疗前焦虑抑郁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行根治性放疗的358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焦虑、抑郁状态。比较焦虑、非焦虑患者及抑郁、非抑郁患者之间生存率,并分析潜在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S)74.8%。放疗前存在焦虑患者142例,无焦虑患者216例,两组患者5年OS分别为64%和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前存在抑郁患者82例,无抑郁患者276例,两组患者5年OS分别为54.8%和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肿瘤T分期、KPS评分、同步化疗、焦虑、抑郁状态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焦虑、抑郁状态为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