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多发颈椎不连综合征(multilevel cervical disconnection syndrome,MCDS)的影像学特点及外科诊疗策略。方法:2004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MCDS患者共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46岁(中位年龄12岁)。7例MCDS患者中,平均椎体发育不良节段数3.6±1.3个节段,平均椎弓不连节段数5.7±1.5个节段,局部后凸角平均-92.2°±20.2°,C2-7 Cobb角平均-68.6°±31.0°,T1倾斜角(T1 slope,T1S)平均-12.5°±12.5°,后凸顶点位于C4节段1例,C5节段5例,T1节段1例;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mJOA评分)8.5~14分(平均12.6±2.1分),其中1例患者伴有吞咽困难。记录患者预矫形方式及手术方式,入院时、预矫形后、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参数,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1例术前接受颅骨牵引,3例接受平衡悬吊牵引,3例接受联合牵引,经术前牵引预矫形后,局部后凸角矫正率为60.8%。1例接受手术松解、Halo-vest外固定治疗,1例接受前路矫形内固定手术,1例接受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4例接受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手术固定6.0±2.1个节段,2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接受翻修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84个月(41.2±32.0个月),末次随访局部后凸角平均-27.9°±11.6°,矫正率69.7%,C2-7 Cobb角平均-13.3°±28.4°,T1S平均4.9°±17.9°;术后mJOA评分10.5~17分(15.7±2.3分),改善率78.3%。对比手术前后临床及影像学指标,mJOA评分、C2-7后凸角、局部后凸角及T1S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CDS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前方椎体发育不良伴多节段椎弓不连,继发严重后凸畸形。治疗策略可采取术前牵引预矫形并前路多节段椎体切除重建、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骨干上段粉碎骨折行伽玛型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伽玛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上段粉碎骨折 12例 ,其中男 9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2 8.5岁。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塌方砸伤。术后早期行不负重功能锻炼。结果 :12例病例均获随访 ,随访平均时间 10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6.3个月。术后无髓内钉、锁钉断裂及退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伽玛型带锁髓内钉为治疗股骨干上段粉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手术操作容易 ,复位满意 ,固定牢固 ,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m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同时伴有内脏器官受累的结缔组织病,通常可累及心脏、肺、肾脏和消化道。本病患者的血清中出现多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故本病属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Sc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对该方面的研究已获得很大进步,尤其是对遗传和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本文就近年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SF-36量表用于国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信度,并验证术后疗效评价中,生活质量评价与神经功能评估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接受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42例,男84例,女58例,年龄60.0±10.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以上末次随访时分别使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估,并与正常人群的常模进行对比。使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α)分析SF-36量表八个维度的信度,并进一步分析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节点SF-36各维度与神经功能评价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各项评分的变化趋势,分析患者的康复峰值时间。结果:术前CSM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中,除“精神健康”维度外,其余7各维度较健康成年人常模均存在显著功能缺陷。SF-36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α介于0.73~0.85之间(Cronbachα:生理功能=0.85、生理职能=0.83、躯体疼痛=0.80、整体健康=0.81、活力=0.81、社会功能=0.79、情感职能=0.73、精神健康=0.75)。术后3个月时,mJOA评分的改善仅与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两个维度得分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2,躯体疼痛=0.20;P<0.05);术后1年时,mJOA评分的改善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整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四个维度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9,整体健康=0.24,社会功能=0.22,情感职能=0.19;P<0.05);在术后2年以上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的改善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活力和情感职能三个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8,活力=0.20,情感职能=0.20;P<0.05)。SF-36量表的生理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分别在17.7个月和18.9个月达到峰值。结论:SF-36量表各维度的信度较高,是一项可靠的评估CSM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方法。在术后不同随访期的疗效评估中,SF-36量表各维度与神经功能改善评估的一致性不尽相同:在术后恢复早期,mJOA评分的改善与SF-36量表中的生理相关维度显著相关;随着术后恢复期延长,mJOA评分的改善则与生理、心理相关维度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微创手术后再次翻修手术的原因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8年6月34例颈椎病在外院行颈椎前路经皮微创手术后再次来我院行翻修手术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17评分评价翻修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疼痛视...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血脂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一经诊断,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而应用激素是无菌件股骨头坏死(ANFH)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本研究对2003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2例SLE合并ANF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脂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用于腰椎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术后进行活血化淤、抗炎及微波治疗,每日微波治疗切口1~2次,每次30 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术后进行活血化淤和抗炎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8%、无效率12%,4例伤口超过14d愈合,2例持续疼痛长达l0d.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治疗腰椎手术后的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只使用活血化淤和抗炎药物的治疗,微波具有止痛、消炎、抗感染和加快切口愈合的作用,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Brv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凶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问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冈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患病率因种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相差很大,一般在0.3%~2%之间,我国虽无精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据作者及北京、广东的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RA 患病率约为0.27%~0.4%,与几本等亚洲国家报道(0.3%)相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5~55岁最常见,女性发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结缔组织病皮肤狼疮带试验(LBT)研究证实,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上,它具有肯定价值,阳性率为68.7%,特异性近于100%。其阳性结果与抗ds DNA抗体水平升高、补体C_3水平降低、疾病活动等密切相关,与血清ANA滴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