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定过去十年里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的自然变化模式,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1630份人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IgG)。样本取自1984年至1985年期间年龄在6个月至55岁之间的儿童和成人。其中30名为产后门诊的婴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验大白鼠及其接触者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结果:某医学研究所现养和已售出的大白鼠中,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1.25%(41/80)和42.50%(17/40),现养大白鼠抗体阳性率为45.00%(36/80);与这批大白鼠接触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2.20%(19/59),其中1人发生HFRS;非接触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12%(3/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是严重威胁人类 (特别是儿童 )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近年来 ,全国每年发病数在 1万例上下 ,病死率高达 5 %~35 %左右。四川省每年有近 2 0 0 0例乙脑病例 ,90 %以上是儿童 ,1990 - 1999年期间发病率在全国排名第 8,疫区波及 10 0多个市县 ,2  相似文献   
4.
2006-2007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检测,核实乙脑病例诊断和了解病毒性脑炎(VE)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2007年四川省内医院临床诊断为乙脑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和部分病毒性脑炎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2006~2007年分别收到各地送检病例880和334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和IgG抗体检测,乙脑抗体阳性分别为701例和221例,血清学确诊率分别为79.66%和66.17%。对乙脑抗体阴性病例116份(2006年)和102份(2007年)血清标本进行部分病毒性脑炎IgM抗体检测,2006年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76%、21.55%、20.69%和2.59%;2007年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90%、2.94%和14.71%,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未检出。结论四川省夏季病毒性脑炎的流行仍以乙脑为主,除乙脑外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也应引起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5.
1991年月至1992年4月,在本省南坪县、道孚县、西昌市、大邑县和巫溪县等地采集了人和家畜动物血清共677份,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T)检测血清中抗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其中南坪县绵羊阳性1份(1/7,14.28%),道孚县绵羊阳性26份(26/70,37.14%),西昌市山羊阳性3份(8/30,10.00%),奶牛阳性1份(1/60,1.67%),黄牛阳性7份(7/45,15.56%)。鉴于这些牛、羊均为各调查点当地所产,证实南坪县、道孚县和西昌市是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狂犬暴露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狂犬病暴露者狂犬疫苗注射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对四川省27个县(市、区)抽样采集狂犬病暴露者疫苗免疫后的血清用间接荧光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753份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87.91%,总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67。不同厂家产品、男女和各年龄组之间的抗本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厂家和年龄段的抗体GMT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2.4225,P<0.05;F=3.492,P<0.01),以0-岁组最高,年龄越大越代。结论:开展常规的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酌情增加抗体阴性者和老年暴露者的接种针次,以提高免疫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200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解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 ,为乙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省选择 5个监测点 ,从 2 0 0 2年开始进行乙脑的常规监测 ,血清学检测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 (RPHI)。结果显示 :2 0 0 2年全省乙脑疫情平稳 ,高峰期在 8月 ,健康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为 6 1 17% ,各监测点之间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1 6 1,P <0 0 5 ) ;乙脑抗体阳性率 <6岁儿童偏低 (2 6 4 7% ) ,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2 3 6 7,P <0 0 1)。猪抗体阳性率高峰在 7月 ,6~ 7月各旬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2 72 0 0 ,P <0 0 1)。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5 6 6 3% ,<6岁儿童占 74 70 %。表明加强儿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提高免疫覆盖率仍是防制乙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杜仲滋身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滋身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足跖肿胀法、MTT法进行细胞免疫检测,用Jerne改良玻片法、血凝法进行体液免疫检测,用滴片法、LDH测定法进行非特异性免疫检测。结果:连续灌胃小鼠30d后,杜仲滋身茶能明显增加小鼠的足跖肿胀度、半数溶血值.明显增强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以及NK细胞活性。结论:提示杜仲滋身茶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川省狂犬病监测点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状况,为狂犬病相关防治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05-2009年四川省狂犬病高发的6个县为监测点,要求每个监测点选择1个县级疾病控制中心和2个乡镇卫生院的犬伤门诊对犬/猫伤处置及相关情况进行登记。对其中3个监测点采集的258份犬标本使用免疫荧光法进行犬只带毒检测。使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Excel2007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6个监测点共登记4 835例暴露者,男女比例为1.05∶1;15岁以下儿童暴露占32.60%;6~9月暴露占全年的45.93%;上下肢暴露占66.39%;Ⅲ级暴露占55.56%。暴露者注射疫苗率为98.87%,Ⅲ级暴露注射免疫球蛋白为23.49%。结论 6个监测点犬伤门诊就诊数男女几乎相等,低年龄组暴露为主,夏秋季暴露居多,暴露部位主要为上下肢,犬伤者暴露后使用狂犬免疫球蛋白意识不强。尚需加强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犬伤处置培训;加强对农民狂犬病预防知识及伤口处置等预防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