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10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心率失常改善总有效率高达88.68%,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心率失常情况,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观察脑功能损害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TCD在监测与评估脑损害患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以大脑中动脉为靶血管,检测脑功能损害组20例及无脑损害组(对照组)20例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对比两组患儿各参数间的差异.脑功能损害组患儿按Glasgow评分、预后再分组,比较不同Glasgow评分(≤6分组和7~13分组)、不同预后患儿的TCD各参数的差异.每日动态监测脑功能损害组患儿的TCD直至TCD参数正常,将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Glasgow评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对比脑功能损害组不同Glasgow评分、不同预后患儿TCD达正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1)脑功能损害组大脑中动脉的Vs、PI、RI均较对照组高,Vd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脑功能损害组Glasgow评分≤6分患儿的PI(0.91±0.21)高于Glasgow评分7~13分患儿(0.83±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s、Vd、R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功能损害组不同预后患儿间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脑功能损害组患儿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入院当日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r=-0.653,P<0.01);TCD参数达正常时间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923,P<0.01).不同Glasgow评分、不同预后患儿的TCD参数达正常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asgow评分≤6分、预后差患儿的TCD达正常时间更长(P均<0.05).结论 脑功能损害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脑损害程度越重者,PI越高,TCD参数恢复正常的时间越长;动态监测TCD可反映脑血流变化,对评估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伟  廖霓 《四川医学》2007,28(4):433-434
目的对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及对策的探讨。方法对我院ICU病区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治疗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进行了病因分析,并对其常用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占前4位的是:肺部感染(45.31%)、吸入性肺炎(34.38%)、呼吸窘迫综合征(32.8l%)、呼吸暂停(25.00%)。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予以辅助机械通气的占64.06%。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主要的病因仍是呼吸系统疾病,机械辅助通气己是治疗新生儿呼吸功能衰竭主要的手段,且对提高新生儿呼吸功能衰竭患儿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撤机过程中,采用有创一无创序贯性通气能提高撤机的成功率。方法将3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17例患儿接受有创一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为治疗组,17例患儿接受传统脱机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总用氧时间。并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及漏斗胸的患病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撤机成功率分别为94.1%和70.6%(P〈O.05);总用氧时间分别为(15±6)d和(21±8)d(P〈0.05);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分别为5.9%和23.5%(P〈0.05);漏斗胸的患病率分别为0和17.6%(P〈0.05)。结论使用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檬吉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较传统脱机模式更有效,提高了撤机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抢救治疗时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对儿童重症监护室2013年4月至9月共6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危重症患儿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不同置管途径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股静脉置管构成比最高,占总穿刺例数的60.9%;颈内静脉置管构成比其次,占总穿刺例数的34.7%;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应用较少,仅占总穿刺例数的4.3%.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3%,其中经颈内静脉置管占总发生率的33.3%,股静脉置管占总发生率66.7%,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41,P>0.05).三种不同置管方式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及危重患儿抢救中可安全、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我院4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术前及术后的症状程度,对患儿的手术疗效做出评估。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28例手术治疗有效,手术总有效率为65.12%。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无终丝紧张(P0.05)、手术方式(P0.05)及发病时间(P0.05)是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受到有无终丝紧张、手术方式及发病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廖霓星 《广西医学》2013,(6):766-768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慢性心衰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慢性心衰患者76例,以其他疾病76例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身体领域评分和情绪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YHA分级、性格是否开朗、心脏病家庭成员、病因为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尤其是身体领域;NYHA分级、性格、家庭情况及病因等因素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