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肝组织中铁过载及铁调素(hepcidin)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肝硬化合并轻、中及重度脾亢患者肝活检标本各10例,共30例(肝硬化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标本10例(对照组),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肝组织铁元素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hepcidin mRNA的表达.结果 肝硬化脾亢患者按脾功能亢进程度分为轻、中及重度3组,其肝组织中铁元素含量明显递增,分别为(0.1205±0.0021)、(0.1624±0.0028)和(0.1716±0.0032)mmol/g,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0.0639±0.0025)mol/g(P<0.05),表现为铁过载;肝硬化组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为(436.2±51.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5±38.7) μg/L(P<0.01);肝硬化组hepcidin mRNA的表达水平为1.73±0.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8±0.22(P<0.01);而且各组的hepcidin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铁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肝硬化组r=0.735,对照组r=0.648,P<0.01).结论 肝硬化脾亢患者的肝组织中存存铁过载,并随脾亢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hepcidinmRNA是调节铁代谢平衡并影响肝硬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廖维荣  张江南  黄松  邓小荣  代佳佳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1):135-136,138,F000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全身麻醉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检及免疫组化提示胃血管球瘤,术后恢复良好,短期随访半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发生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手术切除有必要,术后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PHC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索拉非尼。采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VEGFR-2、PLGF水平,收集患者肝功能指标(AST、PT、TBil、Alb、ALT)。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R-2、PL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7053.2±1836.1)ng/L vs(8721.4±2427.8)ng/L,t=4.089,P0.001;(468.4±136.5)pg/ml vs(656.8±191.4)pg/ml,t=5.975,P0.001];试验组治疗后VEGFR-2、PL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7053.2±1836.1)ng/L vs(8097.5±2325.4)ng/L,t=2.64,P0.05;(468.4±136.5)pg/ml vs(643.3±195.8)pg/ml,t=2.48,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02、3.097,P值均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t值分别为2.56、2.39,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随访结果较好,患者病情控制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vs 47.3%,χ2=4.705,P=0.030);40个月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生存率较高(43.6%vs69.1%,χ2=7.245,P=0.007)。结论索拉非尼对PHC患者的治疗结果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R-2、PLGF水平,并且可以显著增长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时间和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在体外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嚷唑蓝(MTT)着色细胞计数及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青蒿素在各种浓度显著地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以及细胞活力(P<0.05).青蒿素导致所有实验细胞株的肿瘤细胞死亡,但是敏感性有所变化,在加入全转铁蛋白后,青蒿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选择性毒性作用明显增强(P<0.01).结论 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能有效地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蒿素联合琥珀酸亚铁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接种于小鼠腰部皮下,制成小鼠荷瘤动物模型,分别用青蒿素、琥珀酸亚铁、青蒿素+琥珀酸亚铁、生理盐水(对照组)对荷瘤小鼠进行干预,观察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TUNEL法检查肿瘤细胞的凋亡,计算抑瘤率和凋亡指数。结果青蒿素和青蒿素+琥珀酸亚铁与生理盐水相比,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P〈0.05),其抑瘤率分别为33.21%和55.04%,2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青蒿素联合琥珀酸亚铁表现出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凋亡指数为31.3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素和青蒿素联合琥珀酸亚铁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均有肿瘤抑制作用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但是联合用药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廖维荣  顾超  李莹 《解剖学研究》2020,42(4):358-361
目的分析miR-7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miR-7模拟物组、转染miR阴性组并选择非肿瘤细胞系HL7702作为HL7702组,依照分组转染miR-7及阴性miR;后使用RT-PCR法检测其中miR-7水平,并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侵袭活性、细胞迁移活性及AEG-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iR-7模拟物组miR-7水平明显高于HepG-2对照组及转染miR阴性组(P0.01);24 h或48 h时miR-7模拟物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高于HepG-2对照组及转染miR阴性组(P0.01);miR-7模拟物组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及AEG-1蛋白明显低于HepG-2对照组及转染miR阴性组(P0.01)。结论在肝癌细胞中miR-7可通过调控AEG-1途径而有效抑制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气腹环境,观察不同压力CO2对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别在5mmHg、10mmHg、15mmHg不同压强CO2气腹环境及常规培养环境中暴露2h,然后继续常规培养。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黏附试剂盒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黏附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黏附能力及MMP-9蛋白表达在15mmHg组中比在对照组中显著提高(P〈0.05);VEGF蛋白表达在10mmHg组和15mmHg组中比在对照组中均显著提高(P〈0.05);细胞黏附表达及MMP-9、VEGF蛋白表达在CO2气腹作用后逐渐升高,36h达高峰,随后下降。结论:较高压力CO2气腹环境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可能与CO2气腹显著促进肝癌SMMC-7721细胞MMP-9及VE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院在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时,常采用联合断流术,即经腹行脾切除并结扎切断胃短动、静脉.结扎胃冠状静脉和胃支、食管支、高位食管支、胃后和左膈下静脉,游离食管约6~8 cm,在其下端吻合器横断并吻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3年3月1 544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改进其腹部手术切口保护和缝合的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44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中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32%,经及时治疗1~2周好转;其他患者均无感染发生。结论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护组织、皮肤和皮下脂肪层一层缝合的切口缝合方式可明显减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病,合并夹层动脉瘤时,往往进展凶猛,为心脏血管病的急症,本文报道1例马凡氏综合征合并升主动脉瘤,头臂于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内膜剥离的患者,以便正确地认识该病,并能及时正确地做好病情观察。1病例简介男性,35岁,1995年12月5日23:30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当日上午10时,突然出现喉部发紧及背部剧痛,难以忍受,被迫蹲位,稍好后又背痛加剧,随来我院就诊。查体:四肢细长,手指脚趾细长呈蜘指(趾)。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5次/min,律不齐,可闻早搏,主动脉节一听诊区可闻3~4级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