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本研究探讨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与EB病毒相关性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2003-01-03-2012-12-3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详细临床病理资料的16例AITL患者石蜡样本,EnVision法进行CXCL13、PD-1、CD10和Bcl-6免疫标记;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EB病毒编码mRNA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cl-6和C-MYC基因异常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患者,男11例(68.8%),女5例(31.2%),男女比例2.2∶1.中位年龄65.5岁.75.0%(12/16)患者国际预后指标(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icators,IPI)评分为中高危,56.3%(9/16)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异常,20%(2/10)患者存在骨髓侵犯,81.3%(13/16)患者临床分期为ⅢB期及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CXCL13、PD-1、CD10、Bcl-6阳性率分别为93.8%(15/16,95%CI为70%~100%)、75.0%(12/16,95%CI为48%~93%)、50.0%(8/16,95%CI为25%~75%)和81.3%(13/16,95%CI为54%~96%);AITL显示特征性的CD23和CD21滤泡树突状细胞网增生,阳性率均为87.5%(14/16,95%CI为62%~98%);原位杂交:EBER阳性率为56.3%(9/16,95%CI为30%~80%);FISH检测结果示,10例AITL患者Bcl-2/IgH、Bcl-6、C-myc检测均为阴性;术后电话随访,自病理确诊之日起开始计算生存期,15例患者有随访结果.随访1~84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其中5例在1年内死亡,1年生存率为66.7%(5/15),总共6例患者死亡,占全组的40.0%(6/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IPI评分高危组、LDH水平异常、临床病理分期ⅢB~Ⅳ期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AITL好发于老年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CXCL13、PD-1、CD10、Bcl-6可作为一个免疫组化套餐,在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病理分期、IPI评分、LDH水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颈部淋巴结淋巴瘤皮质回声,分析其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期有助于此类疾病的超声筛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淋巴瘤患者的225个颈部受累淋巴结声像图,将淋巴结皮质回声分为均匀(低或极低回声)和不均匀(低回声背景下见点状、点条状、网格状、絮状稍高回声、无回声区),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之间上述声像图是否存在差异,并观察其中部分病例的病理切片.结果 颈部淋巴结淋巴瘤皮质回声多数是不均匀(占67.1%),且不同病理亚型间声像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部淋巴结淋巴瘤病变内部所见的点状、点条状、网格状、絮状稍高回声多为增生的网状或胶原纤维组织,这些声像图特征对超声医师筛诊此类疾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汉族乳腺癌患者224例和维吾尔族乳腺癌83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分子分型,随访全组患者,运用 Kaplan-Meier 法研究预后。结果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各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82,P =0.061);中位无病生存时间:维吾尔族患者为64.5个月,汉族患者为70个月,Luminal A 型为66个月,Luminal B 型为66个月,Erb-B2过表达型为64个月,基底样型为70个月,两民族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各分子分型的 DF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结论分子分型可能是判断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突变情况,分析其在不同病灶中的突变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TaqMan探针法检测50例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50例NSCLC原发灶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8.0%(19/50),与性别、病理组织学类型、吸烟关系密切(P<0.05),与年龄、分化程度、部位、民族、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突变率为22.0%(11/50),与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女性、肺腺癌、非吸烟患者,并且在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突变不一致,表现出肿瘤的异质性,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BRAF V600E基因点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PTC 178例,石蜡包埋组织经QIAGEN试剂盒提取DNA,经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TC中BRAF基因点突变。结果 178例原发性PTC中BRAF V600E基因点突变142例,突变率为79.8%(142/178)。患者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被膜外侵犯BRAF V600E基因点突变率高(P均0.05),而BRAF V600E基因点突变与患者性别、多灶性及淋巴结转移灶和肿瘤部位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新疆地区PTC中BRAF V600E基因点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作为PTC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