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 ICU于 1997年 1月— 2 0 0 0年12月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患者 5 2例 ,其中 3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5 2例患者中男 35例 ,女 17例 ;年龄 19~ 74岁 ,平均 47岁。 DIC的诊断均符合第 7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 37例患者合并其它脏器功能障碍 ,41例有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组 39例中男 2 6例 ,女 13例 ;年龄 2 0~ 74岁 ,平均 47.5岁 ;入院时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 )平均 (89.2 3±2 4.72 )分。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 1…  相似文献   
2.
长期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与病死率呈正相关。目前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改善贫血效果肯定,但对于全面提高营养状况效果不明显。我们对8例长期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联合使用EPO加生长激素治疗,对改善营养不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998年10月-2001年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在MOD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寻求早期诊断手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连续监测28例ICU中重症感染、严重创伤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抗原表达.结果发生MODS患者HLA-DR抗原表达水平比未发生MODS者显著降低(P<0.05),而且其动态变化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有助于MODS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改变 ,寻求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连续监测 30例 ICU中严重感染、创伤患者外周血可溶性 P选择素 (s P选择素 )和血栓调节蛋白 (TM)浓度的动态变化 ,并计算其诊断 MODS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正确诊断指数。结果 :发生 MODS患者的 s P选择素、TM水平比未发生 MODS患者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s P选择素对 MODS的诊断灵敏度高 ,但特异度不理想 ,诊断能力不高 ;提高诊断的截断值其特异度和正确诊断能力提高。TM对 MODS诊断的灵敏度高而特异度不足 ;诊断能力低 ;提升截断值后灵敏度下降 ,特异度提高 ,诊断能力提高 ,但 TM仍不足以作为独立的 MODS诊断指标。两个指标联合诊断意义更大。结论 :s P 选择素联合 TM有助于 MODS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对重症感染、严重损伤患者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表达进行连续监测。结果:发生MODS的患者入院后HLA-DR的表达水平比未发生MODS者显著降低,而且其动态变化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可以通过检测患者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表达,对早期MODS进行诊断,为指导MODS的临床救治提供良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s)或称为粘附受体是一大类膜蛋白,它们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某些血浆蛋白间的识别与结合,并参与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在胚胎分化发育、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细胞的运动游走、免疫调节、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损伤修复以及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在移植免疫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通过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并作为复合刺激因子刺激相应的淋巴细胞,产生抗原识别,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产生排斥反应.CAMs介导的细胞间及细胞外基质粘附机制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CAMs之一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口服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指标,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纳入4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统计其各项指标。随访6个月,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男15例,女33例,平均年龄34.02±15.43岁。6个月内死亡38例,存活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口服百草枯剂量、自服毒至洗胃的时间、自服毒至血液灌流的时间、白细胞、乳酸、百草枯血浆浓度、A.PACHEⅡ评分与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其中前五项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较差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口服百草枯剂量、自服毒至洗胃的时间、自服毒至血液灌流的时间、白细胞和乳酸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预后的5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将19例ICU中严重创伤和感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连续监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经治疗好转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逐渐回升,在第3天与死亡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以后差异逐渐增大。HLA-DR表达的变化与患者预后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伊曲康唑口服制剂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危重患者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住院患者中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者71例分为2组:伊曲康唑口服组36例,予伊曲康唑口服液200mg口服,每12h1次,疗程14d;氟康唑静脉制剂组35例,氟康唑静脉制剂首剂400mg静脉滴注,以后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结果伊曲康唑口服组完成总疗程者31例,真菌清除率64.52%(20/31),平均清除时间(10.12±2.57)d,有效率58.06%(18/31),痊愈率19.35%(6/31)。氟康唑静脉制剂组完成总疗程者29例,真菌清除率65.52%(19/29),平均清除时间(8.87±1.95)d,有效率62.07%(18/29),痊愈率17.24%(5/29)。伊曲康唑口服组与氟康唑静脉制剂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5.81%(8/31)和24.14%(7/29),经治疗无效停药者分别为3.23%(1/31)和6.90%(2/29)。结论伊曲康唑口服制剂治疗ICU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疗效确切,且用药方便、安全、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对严重创伤、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 45例严重创伤、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应用大承气汤鼻饲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变化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HLA-DR恢复缓慢,治疗组HLA-DR恢复迅速;对照组MODS发生率为66.67%,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29.17%(P<0.05)。结论 大承气汤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创伤、感染后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