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与评价应用不同类型附着体的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无牙颌患者分别采用种植体支持的磁附着体、杆卡式、套筒冠、球帽式覆盖义齿随访及效果进行对比评价。观察随访,定期拍摄X线片及口腔检查,观察种植体骨吸收和软组织状况,并对使用4种类型覆盖义齿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并发症分析。结果除1例磁附着体覆盖义齿患者发生3枚种植体脱落现象外,其余种植体均稳定。不同类型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骨吸收量、牙龈指数和满意度评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戴牙前后的义齿总体满意度、义齿固位及稳定情况、咀嚼效率、舒适度方面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各类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稳定舒适,咀嚼功能增强,患者对满意度有较高的评价,提高了无牙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 -3(SOCS-3)、胎盘蛋白 -13(PP-13)、GATA结合蛋白 3(GATA-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含锌(Zn)活性涂层,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以机械抛光纯钛试样作为对照组(CP组);经MAO技术处理的纯钛涂层试样根据钙(Ca)含量不同分为高钙组(H-Ca组)、低钙组(L-Ca组),以及在低钙组的涂层中加入锌元素的低钙加锌组(L-Ca-Zn组)。每组32个试件。将4组试样材料与MG63细胞复合培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噻唑蓝(MTT)比色试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评价材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结果在实验检测期间,H-Ca组试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矿化作用均优于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L-Ca-Zn组与H-Ca组可以看出,在实验检测初期H-Ca组试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矿化作用优于L-Ca-Zn组;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L-Ca-Zn组试样细胞的增殖水平和ALP活性与H-C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L-Ca-Zn组和L-Ca组可以看出,在实验检测初期L-Ca-Zn组试样对成骨细胞的作用与L-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L-Ca-Zn组试样显示出较L-Ca组试样具有更好的提高成骨细胞活性的作用(P<0.05)。结论采用MAO技术制备的含锌活性涂层纯钛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及矿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新型复合物具备与天然骨相同的机械强度,但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与成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探索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在兔颅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兔颅顶骨洞型骨缺损模型,缺损区植入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复合物,空白缺损设为阴性对照,自体颅骨设为阳性对照。于植入后4,8,12周通过X射线片与CT观察分析骨缺损修复状况。结果与结论:X 射线片观察显示,植入后8周,大鼠自体颅骨修复区与周围正常的骨组织形态类似;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修复区中央位置骨质致密,形态接近正常骨组织,边缘略显模糊,植入后12周,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与骨缺损边缘更加模糊,复合物中心呈不连贯状态,空白缺损组可观察到明显的规则的透射阴影。植入后12周 CT 检测显示,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复合物缺损边缘部分紧密融合,与周围的正常骨组织结合为一体。结果说明,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仿生复合物在兔颅骨缺损中可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ABA)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传播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阻断其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播与流行.方法 在2008年11月-2009年4月定时、定点连续采集患者、病房环境、医护人员不同部位的标本,分离鉴定ABA,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型.结果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在医院ICU共分离到ABA 179株;经聚类分型,A型11株占6.15%,B型60株占33,52%,C型18株占10.06%,D型28株占15.64%,E型14株占7.82%,F型11株占6.15%,G型10株占5,59%,其他型27株占15.08%;B型分离率最高,且维持时间长达>2个月,流行传播趋势显著;同型ABA可通过空气和医患接触在ICU得以传播.结论 ICU中ABA传播主要为患者-环境-患者模式,并可在患者自身不同部位和环境中定植,医患接触和空气均是ABA在ICU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后牙区不同种植深度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后牙区接受Ankylos系统种植修复患者72例,共植入113颗种植体,根据种植深度分为3组:0 mm组(平齐骨缘),1 mm组(骨缘下1 mm),2 mm组(骨缘下2 mm)。随访24~66个月,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并评估种植体功能负载2年后颈部边缘骨水平的变化及3组之间的差异。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不同种植深度的种植体周围骨质年均骨吸收量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负载2年后,0 mm组边缘骨水平稳定于种植体平台水平或以上的位点占28.6%,1 mm为52.3%,2 mm为70.4%,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平台转移设计的Ankylos系统,种植深度低于牙槽嵴水平有利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采用水一油二相乳液聚合物方法对苯胺进行合成,制备出高溶解性和高电导率的PAn,通过x-射线,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导电性PAn具有较高的特性粘度,溶解性,耐热性及结晶度,与非极性溶剂-表面活性剂-水三相体系聚合产物结果相似,透射电镜显示水乳液聚合产物呈较规则的纤维状取向排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颌窦底不同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特别是RBH < 5 mm时采用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接受上颌后牙区单纯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患者30例,均同期植入4.5 mm × 8.0 mm型号Ankylos种植体。根据牙槽嵴RBH分为3 mm ≤ RBH < 5 mm组(15例)与5 mm ≤ RBH < 8 mm组(15例),在术后即刻、4个月(二期)、6个月(修复前)测量种植体稳定性,同时在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测量RBH变化。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术后即刻、4个月、6个月的种植体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RBH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单纯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在3 mm ≤ RBH < 5 mm时仍可获得良好的种植体稳定性,短期观察修复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王丹宁  赵宝红  张伟  郭艳  封伟  刘阳 《口腔医学》2011,31(10):577-581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不同浓度锌涂层对成骨细胞(MG63)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在微弧氧化的电解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钙和3种不同浓度的锌来处理纯钛片,制成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锌涂层,以钙不加锌作为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OC)的检测来分析不同浓度的锌涂层对MG63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MG63在钙加低锌组表面生长最好,黏附、增殖和分化明显好于其他组,中锌组优于高锌组。结论 应用微弧氧化法处理钛片,低浓度锌的加入可以促进MG63的生长,高浓度锌的加入则抑制MG63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孕14~20周)检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联合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对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綦江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产前筛查的孕14~20周非高龄孕妇共5 053例,进行血清HCG和AFP检查.结合孕妇一般资料,利用筛查软件确定DS高风险孕妇,所有孕妇均持续追踪至妊娠结局.结果 筛查结果显示,DS高危孕妇281例,占5.56%,≥30岁孕妇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30岁孕妇.DS高危孕妇中确诊DS 4例,低危孕妇中确诊DS 2例.HCG和AFP联合检查方案的灵敏度66.7%,特异度94.51%,假阳性率5.49%,假阴性率33.3%,阳性预测值1.42%,阴性预测值99.96%.结论 孕中期血清HCG和AFP能够有效筛查出DS高风险孕妇,对降低DS胎儿出生率有一定价值.但其筛查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有所欠缺,可能仍需探寻更可靠的产前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