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微波对深Ⅱ度烫伤大鼠感染创面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120只Wistar健康清洁级大白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大鼠,A组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B组红外线照射治疗组,C组微波照射实验组。每组又分5个时相点,每时相点8只大鼠。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感染实验模型,3组大鼠创面分别应用NS、红外线及微波照射行包扎疗法,于造模后1d、3d、5d、7d、10d5个时相点进行创面痂下细菌计数、组织活检、血培养及创面愈合情况分析。结果C组微波照射治疗,各时相点痂下细菌计数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C组痂下细菌计数与B组比较,1d、10d时相点P〈0.05,3d、5d、7d时相点P〈0.01,与A组比较,各时相点均为P〈0.01。C组创面上皮增生活跃,愈合快,各项检测指标及疗效明显优于A组,优于或近似于B组。结论微波用于实验烫伤大鼠深Ⅱ度感染创面抗菌作用强,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虎黄烧伤搽剂治疗浅、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7例中小面积(2%~20%)浅、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0.05%氯己定清创,观察组92例局部喷虎黄搽剂,4~6次/d,至结干痂后停止用药;对照组75例用磺胺嘧啶银糊剂局部一次性涂药护痂,局部出现分泌物清除再涂药,均暴露创面。结果观察组疼痛及分泌物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愈合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虎黄烧伤搽剂用于中小面积浅、深Ⅱ度烧伤,具有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虎黄烧伤搽剂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药在创面修复中抑菌消炎、促进愈合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1)60只C57BL纯系小白鼠随机分为虎黄搽剂大、中、小剂量组,以及阳性药对照组、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组及空白组.以CRBC致敏动物血清,腹部喷不同受试药7天,取血清加补体与CRBC温育产生溶血反应,以比色法测定释出的Hb量,观察药物影响溶血素(IgM)含量的变化.(2)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左旋咪唑作为免疫增强组用药,各组用药后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计算吞噬CRBC的数量及吞噬指数;(3)测定实验性烫伤大鼠创面分泌物中溶菌酶的含量.结果:(1)虎黄搽剂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表现为光密度(OD)值明显提高,而环磷酰胺对照组OD值明显降低;(2)搽剂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治疗大剂量组明显强于阳性对照组(P<0.01);大小剂量组及左旋咪唑组的吞噬指数均比阳性对照组强(P<0.05,P<0.01);各治疗组均强于空白组(P<0.01);(3)该药对烫伤创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均有提高作用,大剂量组强于小剂量组,且均强于阳性药对照组.结论:虎黄搽剂能激活机体的抗菌能力,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体液免疫,从而增强机体的防御和修复能力,有利于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开展微波照射对深Ⅱ度烫伤大鼠感染创面分泌物溶菌酶含量的影响,证实低强度微波对创面具有提高免疫、抗菌、消炎的作用。方法采用40只Wistar健康清洁级雄性大白鼠,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感染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生理盐水组,B组红外线照射对照组,C组低强度微波照射15min实验组,D组低强度微波照射30min实验组。分别于治疗后第17天、第14天取创面分泌物进行溶菌酶含量测定。结果低强度微波照射对烫伤大鼠创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作用,D组明显高于C组,且均强于B组,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低强度微波照射大鼠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可以明显影响大鼠的非特异免疫功能,提高创面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菌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烧伤中心住院患者烧伤创面分泌物、工作人员手、病区环境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并比较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用E-test试条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值,用K—B纸片法测定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3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50,MIC90,MICgm(MIC几何均数)分别为1.5,32,1.94μg/mL。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3.64%。亚胺培南敏感组和耐药组比较,耐药株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敏感株高,一般相差2倍以上。有8株菌(全部来源于严重烧伤患者)对受试的12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结论:临床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密切关注本地区甚至本病区细菌耐药性的变迁,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