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的全身性疾病,表现特征为每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骨强度受损,患者容易骨折,造成生活质量降低。运动疗法相比药物疗法具有经济性、无不良反应等优势,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然而运动疗法的疗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凸显,主要受运动本身的特点(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及患者自身条件所影响。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患者无法判断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干预后的真正疗效,从而影响到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上,忽视了运动对于人体肌肉功能以及身体机能的影响。另外,骨质疏松症人群的机能状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想要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就需要根据患者特点制定最为合适的运动处方。目前,国内外对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存在的问题尚缺乏详细的概述,笔者就相关现存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建议以供参考,旨在提高运动疗法干预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股骨的不同颈干角、不同扭转角以及弹性模量对股骨颈中松质骨受力的影响。方法 在股骨颈的松质骨中植人力传感器,在Instron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两种不同的加载速度,四种不同载荷进行试验分析。结果 颈干角越大,股骨颈中的松质骨的受力越小,扭转角越大,受力越小,股骨模量与股骨颈中的松质骨受力相关,快速的冲击使股骨颈中的松质骨承受较大的力,但是当超过松质骨的弹性形变,慢速的压缩载荷使松质骨承受较大的应力。结论 正常的颈干角,扭转角是有利于松质骨的承受负荷,颈干角大,松质骨受力变小,不利于股骨颈中的松质骨的骨小梁的保持,尤其是发生骨质疏松,松质骨变得稀疏,更不能承力,容易发生骨折。扭转角大,松质骨受力变小,也会造成松质骨的稀疏,骨折的风险也会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屈肌、伸肌群在不同收缩方式、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角度时力矩的变化情况,以期用肘关节等速测试的力矩指标来评定肘关节及其周围肌群的功能状态。 方法:实验于2006-09在江苏省级机关医院完成。测量了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20名男生肘关节屈、伸肌群在等速向心不同运动速度下的肌力参数,向心收缩各测2个不同速度:60(°)/s、120(°)/s。前者每次重复5次,间歇约1 min;后者每次重复10次,间歇约1 min。取最大力矩、最大力矩角度及上述角度的力矩。观察不同速度下屈、伸肌肌峰力矩比较;不同速度下屈伸肌肌峰力矩的相关分析;不同速度下肌峰力矩角度的比较分析;等速向心收缩的加速、放松时间。 结果:①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随着关节给定运动速度的加快,屈肌峰力矩从34.5 N?m减到28.5 N?m,伸肌峰力矩从43.0减到32.7 N?m。②随速度增快,屈肘峰力矩角度增大,伸肘峰力矩角度减小。③当给定运动速度加快时,肘关节屈伸肌的加速时间均随之增长,伸肌的加速时间比屈肌的加速时间短。④前臂与上臂长的比值和伸60(°)/s的峰力矩角度呈负相关。 结论:不同速度下,对于肘关节屈肌群而言,屈伸肌比值、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旋前圆肌的加速时间与肱三头肌、肘肌的放松时间、对于屈肌的肌峰力矩具有重要作用,而肱三头肌、肘肌的加速时间与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旋前圆肌的放松时间对于伸肌的肌峰力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对正常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未穿鞋情况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真正阐述鞋对足相关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还不多见。 目的:探讨正常人自然行走过程中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最大压力值、最大压强值、负荷率、冲量等参数特征,比较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分析,实验于2007-10在江苏省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 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2005级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男大学生10名,年龄(21.00±2.40)岁,体质量(71.53±3.16) kg、身高(176.32±2.62) cm、足长(25.67±0.92) cm,统一穿41码运动鞋。按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受试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实验。 方法:采用Foot scan 7.0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10名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包括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足底各区域最大压力值分布、最大压强值分布、负载率分布及冲量分布。②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 结果:未穿鞋情况下:足跟内侧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2、3跖骨,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和第5跖骨,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2跖骨以及足跟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跟外侧;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5跖骨。穿鞋情况下,足弓部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1趾,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其他区域平均峰力值分布较均匀,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和足跟部,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 结论:行走过程中,穿鞋较未穿鞋前足、足弓和足跟部的各参数均升高,特别是第2~5趾骨、足弓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量举重运动员训练前后的脊柱形态,分析长期运动负荷对举重运动员脊柱形态所造成的长期及短期影响。方法:通过采用DIERS formetricⅢ4D设备对专业举重运动员及普通大学生进行脊柱测试。专业举重运动员进行训练前和训练后两次测试,将训练前测试结果视为运动员日常身体姿态;普通大学生进行一次测试,将此测试结果视为大学生日常身体姿态。结果:在日常身体姿态下,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躯干矢状面倾斜角度和腰曲最大前凸角均大于普通男大学生(P0.05)。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躯干矢状面倾斜角度、倾斜距离和胸曲顶点至第七颈椎竖直距离三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腰曲顶点至胸曲顶点水平距离显著小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腰曲最大前凸角小于普通女大学生(P0.05)。在运动员训练前后的对比中,男、女举重运动员训练后躯干长度和腰曲顶点至第七颈椎竖直距离均出现了缩短(P0.05);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后的椎体旋转幅度和腰曲顶点至胸曲顶点水平距离相较训练前增大(P0.05)。结论:举重运动员长期进行举重训练,脊柱受轴向应力冲击,躯干长度缩短,同时,躯干在矢状面上的过度前倾使得运动员重心前移的同时改变了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破坏了脊柱原有生物力学特性,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承担更高的损伤风险。帮助女子举重运动员改善或预防脊柱侧弯可以通过改善背部两侧肌力为切入点进行。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内外对正常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未穿鞋情况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真正阐述鞋对足相关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还不多见。目的:探讨正常人自然行走过程中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最大压力值、最大压强值、负荷率、冲量等参数特征,比较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分析,实验于2007-10在江苏省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2005级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男大学生10名,年龄(21.00±2.40)岁,体质量(71.53±3.16)kg、身高(176.32±2.62)cm、足长(25.67±0.92)cm,统一穿41码运动鞋。按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受试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实验。方法:采用Footscan7.0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10名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包括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足底各区域最大压力值分布、最大压强值分布、负载率分布及冲量分布。②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未穿鞋情况下:足跟内侧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2、3跖骨,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和第5跖骨,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2跖骨以及足跟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跟外侧;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5跖骨。穿鞋情况下,足弓部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1趾,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其他区域平均峰力值分布较均匀,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和足跟部,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结论:行走过程中,穿鞋较未穿鞋前足、足弓和足跟部的各参数均升高,特别是第2~5趾骨、足弓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国内对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特点的研究仅局限于普通国人,而对某些特殊群体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的:对1例因右侧股骨头坏死而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运动员进行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进行健侧与患侧,健侧与普通国人的髋关节参数对比. 方法:2001至2011年在医院对观察对象进行骨盆平片的 X 射线片拍摄.拍摄时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标准中立位,紧贴 X 射线片,摄影距离100 cm,以小转子水平为中心拍摄骨盆平片.要求股骨内旋,使股骨颈处在冠状面,于股骨颈纵轴平行位摄片.对 X 射线片上髋关节的各解剖参数进行测量,将数据导入 SPSS 1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贡献率分析. 结果与结论:长期职业训练使受试者髋关节负荷严重增加,其股骨头所承受的压缩应力也远超普通人.患侧偏心距偏小,使关节周围软组织收缩乏力.应注意维持和恢复这些变形的部位.髋关节置换后的牵引使中心边缘角(CE 角)有所恢复,但由于长期拄拐行走,患侧受压小于常人,患侧下肢重力自然牵引所致,要注意对患侧髋臼相对位置的恢复.由于患侧股骨头坏死,超载负荷区出现股骨头塌陷,关节腔隙减小,骨盆高度明显下降,手术后健侧股骨头与髋臼相对位置有所恢复,但患侧相对位置差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跳水运动员双脚并拢压板,人板耦合时的蹬伸与功能变化。方法应用理论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方法,振动力学研究等方法分析跳板在走板下的振动力学特性。结果得出跳板的挠曲线方程为δ0=y板(1)=P/6EI[-l3+3l3+(a2-4la)l+la2]=lι-a2/3EIP2、跳板所受的冲击应力Pd=K(P/K+(P2/K2+2ph/K)1/2)3、人板耦合时的固有频率有频率为:ω合=(k/(m+■))1/2=((3El/(m+■)l(l-a)2)1/2)4、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支点靠近跳板固定端,板前端垂直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定优秀长跑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直立位运动负荷递增时左室舒张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记录8名耐力训练者和10名普通学生递增负荷运动下舒张期血流频谱,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优秀运动员每次左室血液充盈量呈递增趋势,由安静状态下(88.67&;#177;4.45)mL增至200W时(140.43&;#177;6.7)mL,而普通大学生在125W时增至最大,安静状态下(73.86&;#177;492)mL增至115W时(97.69&;#177;4.08)mL。两组左室血液充盈在每一级负荷时优秀运动员显著大于普通大学生(P&;lt;0.05);优秀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二尖瓣瓣口血流速度的最大值、平均值、峰值流速加速度和舒张期左室和左房跨瓣压差最大值、平均值均增加,而两组左室射血时间、舒张期充盈时间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在每一级负荷时优秀运动员左室射血时间、舒张期充盈时间显著大于普通大学生(P&;lt;0.05)。结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优秀运动员每次左室血液充盈量呈递增趋势;而普通大学生每次左室血液充盈量在运动初期增加,在运动负荷125W时[心率为:(124.0&;#177;8.0)次/min]增至最大,后随着强度的增加基农上维持在一个平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通过对人体穿不同硬度鞋底的鞋行走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用力学参数和定量评价方法来评定各种鞋的鞋底功能特性。 方法:用Instron材料试验机对鞋底进行力学性能测量,并自行设计成实验用鞋,用Novel-Pedar与Zebris足底测量系统,对受试者的足底压力指标进行测量,找出穿不同硬度鞋底的鞋在人体长时间步行中,影响足底的力、压强、接触面积等主要动力学参数。 结果:随着鞋底硬度的增加,足底的压力中心从内侧的第一跖骨向外依次移动。足底压力中心轨迹长度与裸足行走时相比,穿中等硬底鞋和硬底鞋行走的轨迹长度都变长,而穿软底鞋行走时的轨迹长度缩短。 结论: 硬底鞋对步行的影响最大,软底鞋次之,中等硬底鞋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