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检测口腔常见无芽胞厌氧性细菌感染的基因芯片。方法选择口腔感染中常见的无芽胞厌氧性细菌作为菌种,将16S rDNA作为靶基因。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选择与反义引物互补的核酸序列作为阳性质控探针;大肠杆菌16S rDNA基因序列为阴性质控探针,制备微阵列。进行厌氧性细菌DNA的提取、扩增、杂交、结果分析以及微阵列质量检测。结果制备的用于检测口腔常见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基因芯片特异性、灵敏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均符合实验要求。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合理,制备的芯片可用于口腔常见无芽胞厌氧性细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嵌合性病毒样颗粒HPV16 L1-E7蛋白疫苗接种于动物体内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以本室构建的HPV16 L1-E7嵌合蛋白疫苗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在初次免疫后,分别于第3,4,5周采血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耳皮下注射HPV16L1蛋白,检测特异性DHT反应,在末次免疫2周后,取小鼠脾细胞,用HPV 16 L1-E7蛋白刺激,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及血清IFN-γ水平。结果:HPV16 L1-E7蛋白疫苗免疫小鼠可有效产生HPV16 L1抗体及特异性DTH反应,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升高,两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PV16 L1-E7嵌合蛋白疫苗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在特异性HPV16 L1-E7蛋白抗原刺激下,特异性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被免疫小鼠血清中出现高水平IFN-γ。结论:嵌合母亲产颗粒HPV16 L1-E7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HPV16L1特异性TDH参与的超敏反应及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这为研究预防HPV感染和治疗HPV相关性肿瘤的疫苗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3.
HPV16L1-E7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免疫BALB/c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E7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免疫效应。方法:①将rAd5HPV16L1-E7载体疫苗在293细胞中扩增后,以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滴鼻和灌胃途径免疫小鼠,采用ELISA法测其血清IgG抗体水平;②制备脾细胞悬液,加入到96孔无菌培养板中,并分别加入rAd5HPV16L1-E7特异性蛋白和RPMI1640 10%胎牛血清,加入3H-TdR1μCi/孔,做T-细胞增殖实验;③取经过培养56h的培养液进行IFN-γ的测定。结果:不同途径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以肌注组产生抗体量最多,IFN-γ和T-细胞增殖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d5HPV16L1-E7重组活病毒疫苗既能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又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说明其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16型L1 E7重组腺病毒 (rAd5HPV16 L1 E7virus)及其重组质粒 (rAd5HPV16 L1 E7plasmid)经不同途径免疫后小鼠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 2 93细胞扩增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 ,同时制备rAd5HPV16 L1 E7重组质粒 ,分别以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滴鼻和灌胃途径免疫小鼠 ,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 :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采用不同途径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以肌注组产生抗体量最多 ,并且出现最早。结论 :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均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免疫途径不同 ,抗体峰值的出现时间亦不同 ,测定抗体的最佳时间亦不同。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时期肺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防范意识,加大防治力度,将所在3处医院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临床疑似肺结核的病人痰液进行涂片与培养,检查结核杆菌。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以所在3处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286例可疑肺结核病人为对象。年龄14~79岁,男性762例,女性524例。12 方法 每天收集病人晨痰,连续3d,按刘恭植主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核杆菌,找到红色小杆菌为阳性。同时将痰液按常规方法处理,接种于酸性营养培养基,进行结核杆菌的分离培养[1]。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SCID HuIC小鼠动物模型和HPV16阳性肿瘤联合嵌合模型 ,研究HPV16L1 E7重组腺病毒在SCID HuIC小鼠和肿瘤联合嵌合模型中的防治作用。方法 ①实验组SCID小鼠移植人胎儿多组织 ,对照组注射RPMI 16 4 0培养液 ,8周末检测人IgG抗体 ,人CD4 5、CD3、CD19;②T1和C1组先注射HPV16L1 E7重组腺病毒 ,2周末强化 ,4周末接种CaSki细胞 ;T2和C2组先接种CaSki细胞 ,4周末注射HPV16L1 E7重组腺病毒 ,6周末强化。 8周末检测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人IFN γ及T淋巴细胞增殖 ,测定肿瘤的物理指标以及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①实验组人IgG抗体阳性率 90 .0 % (18/ 2 0 ) ,CD4 5为 (49.79± 39.18) % ;CD3为 (42 .2 7± 36 .37) % ;CD19为 (9.2 8±7.4 6 ) % ,对照组人IgG抗体、人CD4 5、CD3及CD19均为阴性 ;②T1和T2组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阳性、人IFN γ的含量和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病毒特异性蛋白刺激组均高于非刺激组 (P <0 .0 5 ) ,C1和C2组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为阴性、人IFN γ的含量及T淋巴细胞增殖均为阴性 ;肿瘤形成率 :T1和T2组分别为 0和 70 .0 % (7/ 10 ) ,而C1和C2组均为 10 0 % ;肿瘤大小 :T2组在 4周末时为 (4.35 5±0 .387)mm3 ,8周末为 (10 2 8± 90 .96 )mm3 ,C2组在 4周末时为 (32 .75± 6 .717)mm3  相似文献   
7.
小鼠对HPV16L1-E7重组腺病毒和重组质粒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比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E7重组腺病毒(rAd5HPV16L1-E7)和重组质粒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所产生的免疫效应.将rAd5HPV16L1-E7病毒在293细胞中扩增,并制备rAd5HPV16L1-E7重组质粒,分别以肌肉注射、滴鼻途径免疫小鼠,采用ELISA法测其血清IgG抗体水平;制备脾细胞悬液,加入到96孔无菌培养板中,分别加入rAd5HPV16L1-E7特异性蛋白和10%FCS RPMI1640,加入3H-TdR 1μCi/孔,做T-细胞增殖实验;取经过培养56 h的培养液进行IFN-γ的测定.不同疫苗和不同途径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IFN-γ和T-细胞增殖亦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实验组中病毒特异性蛋白刺激组均高于非刺激组(P<0.05).提示rAd5HPV16L1-E7重组质粒和rAd5HPV16L1-E7重组活病毒一样既能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又能刺激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说明其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防治疫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诱导培养外周血来源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和功能。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加有胎牛血清(fetal blood serum,FB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 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的M199培养液中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和KDR的表达情况。通过荆豆凝集素-1(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1,UEA-1)结合试验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lowdensitylipoprotein,acLDL)吞噬试验确定其内皮细胞功能。结果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到典型的内皮细胞。培养7天后,粘附细胞表达CD34和KDR,阳性率分别为29.5%±9.9%和33.8%±9.2%。粘附细胞的UEA-1结合试验和acLDL吞噬试验均为阳性。结论从成人外周血中可分离到EPCs,并能在体外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是获得EPCs移植和体外组织工程技术所需要的足够EPCs数量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口腔厌氧茼的优势。方法培养方法对口腔厌氧菌的培养与鉴定分析;PCR方法扩增口腔厌氧菌16SrDNA序列和七种厌氧菌特异性序列;同时采用厌氧菌标准菌株作对照。结果PCR和培养方法具有相同的厌氧菌检出率,均为100%(标准菌株为5/5,标本为18/18);PCR和培养方法具有不同的鉴定准确率,标准菌株分别为100%(5/5)和40%(2/5);标本PCR为66.7%(12/18)培养方法不易界定;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率低,只有5.6%(1/18)。结论PCR在口腔厌氧菌检出和鉴定方面明显优于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于PCR扩增产物快速高效的克隆技术.方法为制备T载体,用SmaI消化质粒pUC18成纯末端,纯化后与TaqDNA聚合酶及dTTP,75℃反应2h,构建成加上T尾的线性pUC18载体.将由质粒pBR322-HPV16中PCR扩增获得早期蛋白E6的基因扩增产物,根据TA克隆策略克隆至pUC18-T载体中,经PCR、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重组子,并对TA克隆连接条件做了探讨.结果获得重组质粒pUC18-E6.结论TA克隆采用低温延时连接,阳性克隆率高,是高效、快速的PCR产物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