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前瞻性研究肠系膜上动、静脉CT血管造影(CTA)对小肠扭转(SBV)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16例经临床及CT平扫拟诊SBV的患者行肠系膜上动、静脉CTA检查。肠系膜上动、静脉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组。以手术或随访作为参考标准,分析CTA对SBV的诊断价值。结果16例中,有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远段的反折,其中1例见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反折;3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不同属支的反折,其中1例见肠系膜上静脉主干的轴向扭曲;走行异常的血管均与扩张小肠袢位置相吻合。10例CTA诊断为非SBV。5例SBV均经手术证实,CT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100%(5/5)、90.9%(10/11)、83、3%(5/6)、100%(10/10)、93.8%(15/16)。结论肠系膜上动、静脉CTA是诊断SBV的有价值的检查技术,肠系膜上静脉或其属支的反折为SBV主要的CTA表现。  相似文献   
2.
1996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CT引导穿刺抽液并无水乙醇多次冲洗治疗肝肾囊肿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直肠腺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术前评价直肠腺癌侵袭能力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腺癌并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RI常规及DWI检查,并测量肿瘤组织ADC值。分析直肠腺癌不同病理学特征(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淋巴结外肿瘤种植,脉管癌栓,直肠系膜筋膜状态、增值指数Ki-67)与ADC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直肠腺癌在不同分化程度、T3期固有肌层外浸润深度及有无结外肿瘤种植的ADC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于不同T分期、N分期、有无脉管癌栓、直肠系膜筋膜状态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越低,直肠腺癌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深度越大,越有可能伴有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或直肠系膜筋膜阳性。ADC值与T3期固有肌层外浸润深度、增值指数Ki-67均呈负相关(r=-0.577,P=0.001;r=-0.630,P=0.000)。结论 ADC值与直肠腺癌分化程度、T3期固有肌层外浸润深度、结外肿瘤种植及ki67均有一定相关性。ADC值越低,反映了肿瘤的侵袭性越强,预后越差。ADC值有利于对术前评价直肠腺癌侵袭性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一次扫描全身动脉CTA和局部扫描CTA的图像质量。方法:使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对20例拟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由颅顶至足跟的一次扫描全身动脉CTA,扫描准值128×0.625mm,螺距0.601,球管转速0.75s。每例患者的评价动脉包括16支颈脑动脉、10支胸腹部动脉和14支下肢动脉,共40支。测量每支动脉的CT值,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3级量化评分。对照组包括行颈脑部、胸腹部和下肢部局部扫描CTA者各20例。两组间每支动脉的CT值比较采用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全身扫描CTA的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和股动脉的CT值低于下肢部局部扫描CTA[分别为(314.2±47.8)HU vs (386.8±30.4)HU,(293.7±65.3)HU vs (365.2±25.4)HU,(294.9±84.8)HU vs (384.5±28.5)HU],其余动脉的CT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全身扫描CTA组中,除2支肠系膜下动脉外,其余动脉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但肠系膜下动脉、髂外动脉和股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局部扫描CTA组。结论:一次扫描全身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在绝大多数血管能够满足诊断,且并不比局部扫描CTA差。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59岁.10年前发现右侧大腿根部肿物,无疼痛、发热,不影响活动,未做治疗.近来自觉肿物增大遂就诊.  相似文献   
7.
8.
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成像的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成像技术的可行性,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SiemensSensation16层螺旋CT行颈脑动脉联合CTA检查。扫描准直16×0.75mm,Pitch值0.8~1.0,球管旋转时间0.5s/r。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对比剂使用Ultravist(370mgI/ml)100ml和30~40ml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流率3.5ml/s。于Wizard工作站参考DSA造影的操作顺序和投照角度,行颈脑动脉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图像重建及容积再现CTA图像。技术分析包括扫描延迟时间及数据采集时间,分析图像质量。结果:134例CTA扫描延迟时间最快17.1s,最迟37.2s,平均21.5s,<20s者26例,20-30s者87例,>30s者21例;数据采集时间最少者13.1s,最多者为17.5s,平均15.6s,<15s者30例,>15s者104例。134例脑动脉CTA图像质量优者113例,质量好者16例,质量中等者5例,质量差者0例,无局部伪影病例,所有病例图像均满足诊断需要;颈动脉CTA图像,除11例患者存在局部伪影外,余123例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可以在20s内完成颈部与脑动脉的一次性扫描,此技术是可行的;其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静脉成像诊断小肠扭转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时肠系膜上动、静脉的CTA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小肠扭转病人的肠系膜上动、静脉CTA表现。使用Siemens 16层螺旋CT,于工作站重建肠系膜上动、静脉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CTA对于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5例病人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但远级分支模糊。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远段的扭曲,3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不同属支的扭曲及走行异常,走行异常的血管均与扩张小肠袢位置相吻合。1例见肠系膜上静脉主干的轴向扭曲。2例显示走行异常的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增粗。5例病人均正确诊断小肠扭转。结论肠系膜上静脉或其属支的扭曲为小肠扭转主要的CTA表现,行肠系膜上动静脉CTA对小肠扭转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先天发育异常的CT表现.方法 搜集经影像学诊断的3例颈内动脉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特点.结果 3例颈内动脉发育异常均位于左侧,2例为颈内动脉发育不全,表现为颈内动脉相应节段的缺如,1例合并颈动脉管未发育,另1例颈动脉管正常;1例为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显示颈内动脉及颈动脉管纤细.1例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3例均显示相应侧支血管.结论 颈内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可合并多种颅外内血管异常,诊断需要结合颈内动脉及颈动脉管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