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观察Pin1在小鼠植入前胚中的定位分布及其抑制剂胡桃醌(Juglone)对小鼠植入前胚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植入前胚中Pin1的分布;收集小鼠1-细胞胚,以KSOM培养液为对照组,以培养液中添加有不同浓度的Juglone为实验组,观察各组1-细胞胚体外发育情况;Real-time PCR检测体外发育2-细胞胚内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Oct4、c-Myc和Klf4)m RNA表达水平。结果小鼠不同发育阶段植入前胚中都存在Pin1的表达,胞质和胞核内均有分布,且核内荧光着色明显比胞质强;10μmol/L和25μmol/L胡桃醌持续作用93h(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27h~120h)使1-细胞胚阻滞于2-细胞阶段,极少能过渡至4-细胞胚(P0.01)。25μmol/L胡桃醌短时间作用18h(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27~45h)同样使1-细胞胚发育阻滞于2-细胞胚(P0.01);25μmol/L胡桃醌组2-细胞胚内Sox2 m RNA表达水平低于KSOM组(P0.05),而Klf4、cMyc和Oct4 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鼠1-细胞胚之后,Pin1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内,提示其可能参与细胞转录活动。且Pin1抑制剂(胡桃醌)能使2-细胞胚至4-细胞胚过渡率明显降低,并使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 m RNA表达下调,提示Pin1在小鼠植入前胚早期发育阶段具有一定作用,其参与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与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中国人群常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限定的肿瘤抗原免疫表位的鉴定技术,为分离及鉴定肿瘤特异性T细胞以及克隆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基因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肿瘤/睾丸抗原NY-ESO、MAGE-A1和KK-LC-1作为模型,选用中国人群常见的HLA-I分型,利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肽预测软件对这3个抗原的MHC-I类表位进行预测。用PCR技术测定健康志愿者的HLA分型,以志愿者含有的中国人群常见HLA-A*11:01和HLA-B*46:01分型选择预测的抗原表位,设计合成KK-LC-1长肽,进行T细胞刺激实验,用ELISPO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产生干扰素γ(IFN-γ)的T细胞数量和CD137上调反应,以验证肽对T细胞特异性刺激的有效性。对其中一个反应最好的KK-LC-1长肽,开展短肽的验证。结果:(1)3个肿瘤/睾丸抗原在我国人群35种常见HLA分型中存在众多的强结合表位,在不同蛋白质的序列中分布不均匀;(2)KK-LC-1长肽可刺激T细胞产生T细胞活化反应,即释放IFN-γ和T细胞上调CD137分子,与预测的HLA分型基本吻合;(3)KK-LC-1短肽比长肽刺激效果更好,有更精确的抗原表位。结论:利用MHC/肽预测法并结合抗原特异性刺激实验可快速鉴定肿瘤抗原的T细胞表位;根据长肽的结果缩短肽段,可确定抗原表位。本研究为快速确定肿瘤抗原表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宋婵婵  李艳红  樊俊 《社区医学杂志》2023,(15):806-809+816
目的 调查分析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108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 收集2021-01-01-2021-12-31濮阳市安阳地区医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就诊科室、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使用全自动微生物药敏分析仪VITEK2检测其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WHONET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23.14%(25/108)和血液科16.66%(18/108)为主;血培养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41.67%(45/108);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性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较非产ESBLs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氨曲南抗菌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常见于ICU与血液科,且产ESBLs率较高,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病率高。探索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机制和根治方法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生物工程支架用于修复各类疾病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在椎间盘退变修复方面展现出较大潜力。本文拟对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机制进行总结以及对腰椎间盘退变修复相关生物工程支架进行综述,以为后续椎间盘退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CRE)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临床分离的62株CRE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结果 62株CRE菌株中,来自痰液35株,占56.45%;血液14株,占22.58%。尿液8株,占12.90%;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93.55%、91.93%、90.3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2.26%。有57株(91.93%)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5株(61.40%),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0株)、NDM(12株)、IMP(3株)等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本院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和血液,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耐药基因主要为KPC。临床应加强对CRE的监控,防止其在院内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