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病变。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少数急性重症者可发生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甚至死亡,部分VMC病人尚可演变成扩张性心肌病(DCM)。目前对VMC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1999年9月至2004年9月,我院收治VMC病人85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率变异性 (HRV)作为一种定量反映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无创性指标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服用比索洛尔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以确定应用比索洛尔时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 我院 1998- 0 2~ 2 0 0 1- 0 6住院的 AMI患者5 0例 ,除外心功能 级以上 (NYHA分级 )、 度 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在 5 0 /m in以下的窦性心动过缓 ,有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均以发病后 72 h内入院 ,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肝素钙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复方中药制剂通心络胶囊对 2 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和 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 3周治疗 ,并对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显示 :通心络胶囊能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管襻密度、管襻直径、管襻长度和血流速度 ,减少交错和畸形的管襻数 ,红细胞的聚集性明显改善。提示 :通心络胶囊可能通过改善患者的微循环而起到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藻酸双酯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亚兰  杨风玲 《医学信息》2006,19(9):1655-1656
目的 观察藻酸双酯钠佐冠心痛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etoris,US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UAP患者随机分别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藻酸双酯钠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藻酸双酯钠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应用简单、监测方便、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它包括了较重的初发劳累型、恶化劳累型、卧位型、变异型、梗塞后心绞痛和中间综合征。由于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故日益受到重视。2000年3月至2003年12月,我们收治UAP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收到满意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疗法的应用现状及近期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 1996 - 0 1~ 1999- 0 8期间所有确诊初发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病超过 2 4h入院、外院转来、心内膜下心梗、再梗患者除外。结果 :2 0 2例初发 AMI患者中 ,148例 (73.3% )符合溶栓适应证 ,132例 (6 5 .3% )应用溶栓疗法 ,36例 (2 4.3% )未溶栓 (16例 )或溶栓药物剂量不足 (2 0例 )。 70例未溶栓患者中 ,发病—入院 >12 h、符合适应证而未予溶栓、溶栓禁忌、入院心电图不能确诊 AMI的比例分别为 6 0 .0 % ,2 2 .8% ,8.6 %和 8.6 %。溶栓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未溶栓组(6 .1% vs15 .7% ,P<0 .0 5 ) ,其中再通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未通组 (2 .3% vs2 0 .8% ,P<0 .0 1)。结论 :尽管溶栓疗法改善了 AMI的近期预后 ,但合理应用溶栓疗法的比例仍有待提高 ,患者入院过迟、溶栓治疗不积极是溶栓疗法应用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