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秦伟  顾君  杨辉  孟祥梅  王瑶 《疾病监测》2020,35(2):177-181
目的分析2018-2019年安徽省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原因,利用暴发现场评估含腮腺炎成份疫苗(MuCV)的保护效果,为优化免疫程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2019年安徽省某学校流腮的暴发原因和流行特征,并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MuCV的保护效果。结果本次疫情共报告流腮病例78例,罹患率为11.24%。首发病例有2剂MuCV免疫史,42.31%的病例未进行规范隔离。91.03%的病例集中在学校1号楼,1号楼和2号楼病例的接种率分别为90.25%和68.38%,但1号楼学生的发病风险是2号楼的3.71倍(RR=3.71,95%CI:1.74~7.88)。1剂、2剂和3剂MuCV的保护效果分别为30.94%、32.69%和100.00%。随着接种疫苗时间间隔的推移,学生罹患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4.472,P<0.001)。MuCV保护效果随接种时间推移而出现下降趋势,5年内疫苗保护效果最好,为86.38%(95%CI:40.29%~96.89%),>5年组与未接种组的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0.41~1.41,P>0.05)。结论接种2剂MuCV的患者也可能成为暴发的传染源,本次暴发主要与学校传染病报告管理不规范及MuCV疫苗保护效果衰减有关。MuCV接种后5年内保护效果较好,接种时间>5年,1剂和2剂MuCV的保护效果差,3剂MuCV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估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的保护效果,为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2015 – 2016年在六安市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MuCV的保护效果。 结果 接种2剂MuCV的保护效果要好于仅接种1剂次,其中接种1剂、2剂和3剂MuCV的保护效果分别为49.35%(95%CI:36.03% ~ 59.89%)、66.04%(95%CI:45.54% ~ 78.83%)和85.96%(95%CI:1.80% ~ 97.99%)。接种第2剂与第1剂的时间间隔为3 ~ 4年时的保护效果最高,为78.68%(95%CI:34.30% ~ 93.08%)。MuCV随接种后时间间隔的增加其疫苗保护效果呈现下降趋势,接种1剂后4年内的保护效果最好为72.78%(95%CI:39.29% ~ 87.29%),4 ~ 6年降至52.73%(95%CI:38.31% ~ 63.79%),超过10年后仅为27.67%(95%CI:–24.15% ~ 57.86%)。接种1剂麻腮风、麻腮或单价流行性腮腺炎疫苗4年内能均能提供较好保护,但麻腮风疫苗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累积风险随接种后时间推移高于其他两组。 结论 MuCV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增加而衰减,4年内疫苗保护效果最好。2剂MuCV的保护效果要好于1剂,接种第2剂与第1剂时间间隔3 ~ 4年保护效果最好,应尽快建立2剂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关节病的原型,其特征为脊柱、特别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脊柱畸形、外周关节炎、肌腱端炎或关节外表现。我国发病率约为0.3%。我们2002-07/2003-08应用腰痛宁胶囊治疗AS共51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多发病,细菌学检查发现其主要病原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我们于1999年10月至2000年6月采用阿齐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80例,并以青霉索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病例116例,分为治疗组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岁至12岁,平均(3.6±1.8)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岁至14岁,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痉挛状态腕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腹针疗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腕手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随访3...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以期为临床开展预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行麻醉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经回顾性分析法获取病人基础信息,借助镇静-躁动(SAS)评分量表评估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状况,统计苏醒期躁动病人例数,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其效果.结果:苏醒期躁动病人5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药物催醒、术后疼痛、留置导尿管、术中低体温、术前焦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或<18岁、药物催醒、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留置导尿管、术中低体温、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P<0.05);研究构建得到,麻醉手术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为P苏醒期躁动=1/[1+e-(-7.430+0.834X1+1.159X2+1.326X3+1.281X4+1.405X5+1.103X6)];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最佳截断值为6.3分,敏感系数为0.843,特异系数为0.874,Youden指数最大为0.717,预测准确率为98.00%.结论:麻醉手术病人易出现苏醒期躁动,且其风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能实现对苏醒期躁动风险的有效识别,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并进一步演化新方,为中医治疗便秘和研发新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便秘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共483首,共涉及中药297味,出现频次≥24的药物共35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29对,关联规则分析共8条,潜在核心组合34个,并演化新方8个。治疗便秘方剂的多以推陈致新攻下的大黄、补中益气调和的甘草、活血化瘀润下的当归为主,并在不同程度上配伍枳壳、火麻仁、黄芩等行气、润下、清热的药物。并且攻下泄热、滋阴润肠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便秘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蚤类地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辽宁省蚤类分布、种类及区系划分特征。方法采用动物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结果努鲁儿虎山脉是大凌河与辽河上游的分水岭,其南麓形势雄伟,由于对暖气流的阻挡,使分水岭两侧气候发生一定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一地带蚤类及宿主动物的区系成分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特有种发生了质的改变。因此建议对(1998)中国动物地理区划蒙新区与华北区在辽宁省西北部划界线进行修正,并将辽宁省蚤类区系细划为7个省、6个州。结论判定某地区动物区系性质时,不能单纯依据动物的区系成分,代表性的特有种类发生的变化,认为动物分布和环境条件的统一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70岁。因晕厥 5h于 2 0 0 1年 9月 4日入院。入院前 5h在当地中医院行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术 ,肌注氯丙嗪 5 0mg ,约半小时后出现烦躁 ,意识不清而转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甲亢及心脏病史。查体 :体温 36 7℃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5次 min ,血压 110 80mmHg(lmmHg =0 133kPa) ,意识模糊 ,烦躁不安。两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 2 5mm ,对光反射存在。心音强弱不等 ,心率 180次 min ,律绝对不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头颅CT :未见异常。心电图 :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快速房颤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