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该术式分别和臭氧氧化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6-2012-06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19例。其中经皮椎间盘切吸加臭氧氧化术55例(A组),经皮椎间盘切吸加等离子低温射频术71例(B组)、单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93例(C组)。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1-7年,平均4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经统计学分析: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臭氧氧化或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医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不断对医学领域地渗透,尤其使脊柱外科在诊断和治疗上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朝着“精确化、个性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临床骨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目的:通过对数字技术在复杂骨科应用进展,明确研究突破口。 方法:由第一作者在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中国知网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2011。检索词为“个性化的定位导航模板,数字解剖模型,螺钉内固定术,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纳入标准为导航模板制备工艺及技术的研究、有限元相关理论的研究、实验及临床应用。排除标准为与此文目的无关、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同类研究。 结果与结论: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的导航模板为骨科螺钉内固定的定位、定向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可以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将模板紧密贴合于相应的解剖结构上进行导航穿刺,即可完成对术区的准确定位和定向。对复杂骨科手术,尤其是解剖结构畸形变的患者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为临床手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矿化胶原复合骨水泥即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C-PMMA)骨水泥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对比.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创脊柱外科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动神经牵开器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中的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0例患者资料,男196例,女154例;年龄17~68岁,平均42岁;L1-2 3例,L2-3 8例,L3-4 12例,L4-5 186例,L5S1 141例。突出类型:中央型31例,旁侧型266例,极外型23例,破裂游离型30例。其中合并钙化37例,合并椎管狭窄66例。患者在MED中均应用自动神经牵开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3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9个月。VAS评分,术前(8.79±1.15)分,术后3个月(3.80±1.14)分,术后6个月(3.65±1.14)分。ODI,术前78%±1.71%,术后3个月28%±1.72%,术后6个月28%±1.88%。术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无一例发生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形成。1例发生椎间隙感染,给予切吸、引流,卧床休息,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3周后治愈。2例术后切口发生缝线反应导致切口延迟愈合,经拆线后清洁换药3~4周痊愈。1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经清洁换药及对症治疗6周后痊愈。2例患者因长时间卧床缺少活动而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经物理疗法、药物及对症治疗后康复,另1例经介入放置滤网结合药物溶栓得以康复。结论 在MED中配合使用自动神经牵开器可有效显露术区,保护周围神经不受损伤,减轻手术人员的工作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2年1月,采用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51例,男469例,女382例;年龄16~75岁,平均42.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3个月。突出间隙:L3,424例,L4,5418例,L5S1409例。主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其中单侧下肢症状者729例,双侧下肢症状者122例,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肌力、反射异常及肌肉萎缩4项检查至少2项出现异常,神经牵拉试验阳性,CT或MRI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吻合。851例患者未同时合并腰椎失稳、椎管狭窄患者,未包括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记录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据Macnab标准,总体优良率为87.5%(745/851),与开放手术相似。1例因设备故障中转为切开手术,1例术后11d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2例于术后1h内出现急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硬脊膜损伤28例,发生率3.29%(28/851)。神经根牵拉伤38例,发生率4.46%(38/851);腹膜后血肿1例,不完全性马尾损伤2例,不完全性神经根断裂2例。结论:熟练的镜下止血技巧、精细的操作是预防MED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防治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背景:医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不断对医学领域地渗透,尤其使脊柱外科在诊断和治疗上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朝着“精确化、个性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临床骨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的:通过对数字技术在复杂骨科应用进展,明确研究突破口.方法:由第一作者在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中国知网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2011.检索词为“个性化的定位导航模板,数字解剖模型,螺钉内固定术,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纳入标准为导航模板制备工艺及技术的研究、有限元相关理论的研究、实验及临床应用.排除标准为与此文目的无关、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同类研究.结果与结论: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的导航模板为骨科螺钉内固定的定位、定向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可以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将模板紧密贴合于相应的解剖结构上进行导航穿刺,即可完成对术区的准确定位和定向.对复杂骨科手术,尤其是解剖结构畸形变的患者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为临床手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y,ME)治疗胸腰椎椎管内骨性占位继发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6年10月~2016年09月于本院行MED术治疗胸、腰椎椎管内骨性占位继发椎管狭窄症214例,其中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椎体后缘离断症17例,下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9例,胸腰椎体爆裂骨折35例。男128例,女86例,年龄17~83岁,平均52.6岁,病程4个月~40年。单纯减压184例,内固定30例。采用JOA评分及ODI评分对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6.17±19.17)min,出血量(82.06±14.21)ml,平均每一切口长约(18.66±2.178)mm。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发生一过性下肢肌力下降,1例马尾神经不全性损伤(症状侧鞍区感觉减退),以上病例经保守治疗3周左右恢复。除1例术后11 d因肺梗塞死亡,其余患者均获随访。JOA评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优良率(88.19±2.16)%。[结论]MED辅助下治疗胸、腰椎椎管内骨性占位继发椎管狭窄症,可获得充分有效减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