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5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9篇
  1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LA不全相合的血缘关系移植解决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供者来源,但供受体间的HLA差异屏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发现在妊娠结束后,部分母亲体内可以检测到长期存在的微量子代细胞(FMC)。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提示由于母体长期接触胎儿细胞表达的遗传性父本抗原(IPA)而可能存在对胎儿细胞的部分免疫耐受。这样的免疫耐受可能有利于母体供者半相合移植的预后。我们回顾性分析18例母亲供者HLA半相合HSCT的疗效与供者体内FMC之间的关联来阐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的多发性肌炎的诊治体会。方法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下接受同胞间供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和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11 d,WBC>0.5×10~9/L,移植后13 d,血小板>20×10~9/L;27 d时,骨髓细胞染色体分析显示99%为供者型。移植后17 d,发生Ⅰ度急性皮肤型GVHD,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及甲氨蝶呤后,GVHD被完全控制。移植后8个月,患者发生轻度肝脏cGVHD,经他克莫司及硫唑嘌呤治疗,效果不佳,血清肝酶升高,后改为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治疗,血清肝酶逐渐下降,但肌酸激酶从9 U/L上升至272 U/L,随后患者出现全身乏力,并逐渐加重,上下肢近端处活动出现障碍,肌酸激酶升至3010 U/L,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的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双侧大腿磁共振成像符合多发性肌炎表现,给予甲泼尼龙、血浆置换治疗,但无显著效果,患者突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患者死亡,死亡时肌酸激酶为21 010 U/L。结论多发性肌炎为cGVHD的一种较少见形式,累及重要肌组织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扩大供者来源,探讨在子-母微量嵌合体基础上同胞间非T淋巴细胞去除(Non-TCD)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受者的原发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病变,供者为其胞弟,供、受者HLA有3个抗原不同,经套式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供者微量嵌合体阳性。采用全身照射、司莫司汀、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及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对受者进行预处理;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受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1、18d,骨髓检查显示增生活跃,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形态和比例正常;1、2、3、6个月和1年时完全供者型嵌合>90%。术后发生Ⅱ度急性GVHD及慢性局限性GVHD,经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后缓解。受者现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子-母微嵌合体阳性的HLA半相合同胞可作为Non-TCD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8岁。因全身乏力、齿龈出血于2004年6月在外院就诊。血常规:WBC 13.9×109/L,Hb 49g/L,BPC 5 ×109/L;骨髓检查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型;免疫分型为髓系表达;染色体46XX,t(8;21)(q22;q22);基因检查见部分AML1/ETO融合基因改变。诊断为AML-M2型。先后给予标准剂量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1个疗程,I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理想的血液肿瘤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方法 选择 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14例应用米托蒽醌 (2 0mg/m2 ) 阿糖胞苷 (8g/m2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惠尔血 30 0 μg/d ,从白细胞 <1× 10 9/L开始至采集完成 ) (MAG) ;1例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环磷酰胺 (4 g/m2 ) G -CSF(CG)。用CS -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处理血量约 2 0 0ml/kg ,历时 3~ 4h。直至CD34 细胞数 >4× 10 6/kg为止。 结果  14例用MAG方案者中 ,一次采集即采到CD34 细胞 2× 10 6/kg以上者 11例 (79% ) ,其中 9例 (6 4% ,9/14)达 4× 10 6/kg以上。通过测定采集日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可预测一次采集足量干细胞的可能性 (P <0 .0 0 1)。 2例部分缓解者动员后获完全缓解 ,1例Ph阳性小克隆和 1例AML1/ETO基因在动员后转阴。移植 14例可评价者中 10例存活至今 (3~ 5年 ) ,4例 (Ph 杂白、L2和L3型急淋、急单各 1例 )复发死亡。结论 MAG具有抗瘤和动员双重作用。外周血CD34 细胞数与采集成功与否相关性佳  相似文献   
6.
近来,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成员C-KIT基因的异常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C-KIT突变中,8号外显子突变(mutKIT8)和17号外显子突变(mutKIT17)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在伴有t(8;21)或inv(16)的AML中较常见,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C-KIT突变预示着有较高的复发率,预后不良,特别是mutKIT17;伊马替尼通过抑制C-KIT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对伴有C-KIT突变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而那些伴有C-KIT激酶结构域D816密码子突变的恶性细胞对其不敏感,但对达沙替尼、PKC412、AP23464、AP23848等敏感。可见,筛查C-KIT突变对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2002年11月,我院予24例正常供体行25例次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动员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现将结果和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正常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和采集结果.方法对3例拟做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HLA相合的同胞姐妹进行G-CSF动员,剂量为300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并做临床及实验指标的动态观察.结果1例于动员后第4天采集1次,另2例于第4、5天各采集1次,获足量CD34+细胞用于移植,副作用可耐受,未见远期不良反应.结论G-CSF动员正常供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4例合并肺部曲霉菌病的急性白血病病例。方法 4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手术标本行常规HE染色。3例患者手术后接受抗真菌药物的再发预防。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切除肺部曲霉菌球,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证实为曲霉菌感染,预防治疗使得所有患者成功接受进一步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 手术治疗是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积极的再发预防可以保护患者接受进一步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0.
胸腺瘤并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发病率仅为0~1.4%[1].由于全血细胞重度减少,胸腺瘤并发SAA患者难以行肿瘤切除术,亦难以进行放疗和化疗,治疗SAA的免疫抑制剂对于恶性胸腺瘤亦不利.2011年8月,我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胸腺瘤并发SAA 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