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如何抑制疟疾的传播,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疟原虫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在胞内生长、繁殖,造成严重的病理损伤。而纳虫空泡膜作为宿主细胞与疟原虫直接接触的界面,对疟原虫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疟原虫纳虫空泡膜的形成及其与疟原虫细胞质质膜、管状囊泡网络之间的关联,对红内期、肝内期与有性期纳虫空泡膜相关蛋白及其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疟疾防治策略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B3)感染ECV304细胞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VCAM-1)的表达变化及海洋放线菌素X2对CVB3感染ECV304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病毒后的抑制情况;采用RT-PCR和FCM分别测定CVB3感染的ECV304细胞在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CA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海洋放线菌素X2在病毒吸附前对CVB3的SI为63.88。正常状态下ECV304细胞基本无VCAM-1 mRNA表达,CVB3感染ECV304细胞促进VCAM-1 mRNA表达,感染12 h达到最高峰,6~54 h时VCAM-1 mRNA水平,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VB3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B3感染ECV304细胞后,VCAM-1蛋白表达在12~48 h显著高于正常ECV304细胞对照组(P<0.05)。海洋放线菌素X2干预后,于12~54 h降低ECV304细胞VCAM-1 mRNA的水平,12~24 h降低VCAM-1蛋白的表达,与CVB3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洋放线菌素X2在病毒吸附前对CVB3具有抗病毒作用,并可下调CVB3诱导的ECV304细胞VCAM-1的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活化的THPI源巨噬细胞对BCG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杀伤机制是否与自噬有关。方法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也称佛波酯)诱导THP-1分化成巨噬细胞。牛分枝杆菌减毒株荧光BCG以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细菌数与细胞数的比例)10:1感染未活化(Control组)、IFN7活化(IFN-γ组)、Rapamycin诱导自噬(Rapa组)、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自噬(IFN-γ+3-MA组)4组不同预处理的巨噬细胞。感染48h后,超纯水裂解细胞,收集裂解液和培养上清混合,相同比例取各组混合液10μl,连续10倍稀释3次涂7H10平板培养基,置37℃生化培养箱培养,第3至4周观察记录菌落数,计算生存率Econtrol组的菌落数为分母,其他组(包括control组)的菌落数为分子相除得到的数值为生存率]。同时在感染过程的不同时间点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表达,监测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数据以3次重复实验数据的“x±s”形式展示(Westernblot结果除外,只采用其中-个结果数据为代表)。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巨噬细胞贴壁率比较和凋亡率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巨噬细胞活化后不同时间点分泌的TNF-α浓度比较和BCG感染各组巨噬细胞后的生存率比较用One-WayANOVA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CG感染各组巨噬细胞48h后的生存率:Control组为(100%±0%),IFN7组(45Yo±3%),Rapa组(48%±3%),IFN-γ+3-MA组(91%±2%)。BCG生存率经One-WayANOVA检验,与Control组(未活化组)比较:IFN-γ组BCG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细胞自噬水平明显增高;Rapa组BCG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细胞自噬水平明显增高;IFN-γ+3MA组BCG生存率无下降(P=0.13),细胞自噬水平无增高。结论BCG感染巨噬细胞,或者说巨噬细胞吞噬BCG,两者的相互作用微妙而复杂。巨噬细胞在IFN7活化期间遭遇BCG,可以明显杀伤BCG,杀伤机制与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澳门地区医院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期间从澳门地区两家医院的临床患者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158株,用表型确定试验确定产ESBL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产酶菌株的CTX-M-3、CTX-M-9、TEM和SHV等常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并结合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特点对PCR扩增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澳门地区临床分离的158株大肠埃希菌中,有54株产ESBL,产酶率为34.2%。PCR 扩增结果显示,所有产酶菌株均携带TEM基因;其中有47株(87%)同时携带CTX-M-9、TEM两个基因;没有菌株携带CTX-M-3和SHV 基因。产ESBL大肠埃希菌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室,其中普外科占40.7%,内科占27.8%,心脏科占16.7%。标本分布较为集中,尿液占55.6%,分泌物或脓液标本占22.2%,血液和呼吸道标本各占11.1%。【结论】 澳门地区医院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在临床各科室分布广泛,主要分离自尿液、分泌物或脓液标本;所有菌株均携带TEM基因,并有87%的菌株同时携带CTX-M-9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海洋放线菌素X2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ECV304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病毒后的抑制情况;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CVB3感染的ECV304细胞在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前后不同时间点的ICA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VB3感染ECV304细胞后,ICAM-1蛋白表达在12 h~54 h显著高于正常ECV304细胞对照组(P<0.05);海洋放线菌素X2干预后,于12 h~54 h降低ICAM-1蛋白的表达,与CVB3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洋放线菌素X2干预后,于24 h~54 h降低ICAM-1mRNA的表达,与CVB3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洋放线菌素X2在病毒吸附前对CVB3具有抗病毒作用,并可下调CVB3诱导的ECV304细胞ICA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我国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结核分枝杆菌被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为Ⅲ级),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1]。实验室研究课题中,大部分涉及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操作,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至今,已有一些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患结核病的报道,其中呼吸道吸入感染是实验室感染的最主要类型[2]。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克隆结核分枝杆菌Rv3803c和Rv3846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进行表达和纯化。 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出Rv3803c和Rv3846基因片段,克隆至pGEX-6P-1表达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在E.coli Rosetta中诱导表达,GST标签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及Western-blot分析鉴定。 结果 重组质粒pGEX-Rv3803c、pGEX-Rv3846测序表明核苷酸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其在E.coli Rosetta中的存在形式均为可溶部分约50%、包涵体约50%,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 000和45 000, 纯化的GST-Rv3803c、GST-Rv3846样品纯度90%以上。完整的GST-Rv3803c的浓度大约为0.1 mg/ml,完整的GST-Rv3846的浓度大约为0.5 mg/ml。即相当于每升E.coli Rosetta培养物中,GST-Rv3803c产量为:0.25 mg/L、GST-Rv3846产量为1.25 mg/L。 结论 成功获得了纯化蛋白Rv3803c(MPT51)和Rv3846(SodA),为进一步研究MPT 51和SodA蛋白的辅助诊断价值、构建保护性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参苓散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给予参苓散14 d,实验前后检测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结果 中剂量组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肠杆菌减少,乳杆菌和肠球菌无显著变化;高剂量组的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多,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肠球菌无变化.结论 参苓散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增殖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验证与应用,评估该方法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广东6地市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的肺部不同疾病及健康人员的痰标本2129份,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罗氏固体培养法及LAMP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另广州、汕头两市337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浓缩处理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PCR)及LAMP两种方法检测。 结果 2129例痰标本中,直接涂片法、罗氏固体培养法和LAMP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2%(282/2129)、21.7%(463/2129)和20.3%(432/2129);同罗氏培养法相比,LAMP法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432/485)、95.5%(1570/1644)、85.4%(432/506)和96.7%(1570/1623);337例浓缩处理后的痰标本qPCR阳性率为35.0% (118/337),LAMP阳性率为35.9% (121/337);LAMP法同直接涂片法检测、罗氏固体培养法和qPCR法比较,检测结果实际一致率分别为87.9%(Kappa值=0.612)、96.1%(Kappa值=0.89)和91.4%(Kappa值=0.812)。 结论 LAMP法用于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其效能同罗氏培养法及qPCR法相当,同直接涂片法相比,LAMP法能够大幅提高阳性检出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