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怡宁  罗金燕 《胃肠病学》2005,10(4):203-207
背景:临床研究发现,替加色罗可以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部不适和腹痛,但其调节内脏感觉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替加色罗对结肠炎诱导的大鼠腰骶髓Fos、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替加色罗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途径。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结肠炎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替加色罗灌胃,每天2mg/kg;实验组2:替加色罗灌胃,每天1mg/kg;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2.0ml/d。连续灌胃7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腰骶髓Fos、SP和CGRP的表达。结果:结肠炎可诱导对照组大鼠腰骶髓(L5~S1)背角深层Fos表达以及背角浅层SP和CGRP表达。实验组1大鼠腰骶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数(22.0±7.7)和SP密度(12.5%±1.4%)显著低于对照组(62.2±18.9和35.9%±8.9%,P<0.05),CGRP密度(1.2%±1.1%)与对照组(2.8%±2.4%)相比无显著差异。实验组2大鼠腰骶髓背角Fos、SP和CGR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替加色罗可以明显减少结肠炎诱导的大鼠腰骶髓背角Fos和SP的表达,其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S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腰骶髓和延髓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对慢性结肠炎的反应,及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反应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实验组(n=17)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对照组(n=16)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大鼠腰骶髓和延髓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结果TNBS灌肠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中间外侧核(Ⅴ层)、后连合核(Ⅹ层)和腹角外侧核(Ⅸ层).Fos阳性神经元集中分布在背角深层(Ⅲ~Ⅳ,Ⅴ~Ⅵ层).在延髓,两者均主要分布在由孤束核、中间网状带和腹外侧区组成的延髓内脏带(MVZ).TNBS灌肠后3、7、14 d,脊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BS灌肠后3 d,延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BS灌肠后28 d,脊髓和延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炎性刺激引起脊髓和延髓中星形胶质细胞激活.随着结肠炎的恢复,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下降.在延髓内脏带,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反应性神经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一款国产热固耦合式超声骨强度仪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1名志愿者,用该仪器测得右跟骨的两个超声参数,分别是超声速度(SOS)和宽带超声衰减(BUA),计算每个参数的变异系数均方根百分比(CVRMS%),评估该仪器的短期可重复性;选择18名志愿者,用类似的方法评估该仪器的中期可重复性;选择29名志愿者,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腰椎骨密度(BMD),并与用该仪器测得的跟骨SOS,BUA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该仪器的有效性。结果:①超声参数SOS,BUA的短期CVRMS%分别为0.30,4.24;中期CVRMS%分别为0.41,4.20。②SOS与腰椎BMD的相关系数r=0.486(P<0.01),BUA与腰椎BMD的相关系数r=0.629(P<0.01)。结论:与国际主流定量超声(QUS)检测仪器相比,热固耦合式超声骨强度仪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临床骨质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4.
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在体育运动教学、训练和训练效果评估中使用的,基于表面肌电的运动员训练过程实时监控、离线分析系统。根据系统的设计指标设计系统框架,分析肌电信号中噪声的来源,对原始肌电信号进行噪声抑制,采用成熟的肌电数据分析方法解析肌电。结果表明:达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肌电信号噪声小,肌电解析方法能满足运动分析的要求。系统实时在线监测运动员的训练过程,离线对训练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试验,对训练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肌肉疲劳状态自动识别技术在运动学和康复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采集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噪声干扰多、现有肌肉疲劳识别模型准确度不高等问题,基于sEMG信号开展循环抗阻训练过程中的下肢肌肉疲劳识别研究。首先,提出一种改进型小波阈值函数去噪算法对采集的sEMG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构建肌肉疲劳状态识别模型,利用Holdout方法评估疲劳识别模型的性能;最后,将本研究提出的改进型小波阈值函数去噪方法的去噪效果与传统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比,将本文提出的肌肉疲劳识别模型的性能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的识别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小波阈值函数相比于硬、软阈值函数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在识别肌肉疲劳状态准确度方面LSTM网络模型分别比PSO-SVM和CNN识别分类算法高4.89%和2.47%。本文提出的sEMG信号去噪方法和肌肉疲劳识别模型对于康复训练和运动过程中的肌肉疲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脉搏波速度(aoPWV)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但难以采用波形分析方法直接获取,医学界采用颈股PWV(cfPWv)、臂踝PWV(baPWV)、心股PWV(hfPWV)近似代替aoPWV.目前三种指标在国内外均有应用,但三者的差异性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我们设计了一种无创脉搏波检测仪器,同步采集心电、心音和多路脉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上十分罕见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 同时合并抗中性
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 相关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 名35 岁的亚裔女性,
因双手雷诺现象、肌痛、关节痛和乏力入院。在入院前8 个月该患者在门诊诊断为MCTD。患者的雷诺现象、肌痛、
关节痛和血清高滴度抗U1 核糖核蛋白(U1 ribonucleoprotein,U1RNP) 抗体符合MCTD 的Alarcon-Segovia 分类标准。
入院后的检查发现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24 h 尿蛋白定量显
著升高。胸部CT 显示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 特征。随后的肾穿刺活检提示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细
胞/ 细胞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直接荧光染色显示中度IgM 阳性。结果:获得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后立即给予患
者500 mg/d 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3 d,随后改为口服泼尼松和每月0.8 g 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持续12 个月。经上述
治疗,患者血清肌酐维持正常,每日尿蛋白量显著下降。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可以有效治疗MCTD 合并
的MPO-ANCA 相关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8.
我们设计了一款高精度人体代谢测量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为主控制芯片,对氧气信号、二氧化碳信号、流量信号进行采集并计算得到耗氧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呼吸熵(RQ)和静息能量代谢(REE)四个量化指标,并使用上位机显示计算结果。针对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进行了信号采集电路设计,并使用Bland-Altman分析方法对该设备与美国麦加菲MGC-Diagnositcs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两款设备VO2、VCO2、RQ和REE四个参数均有95%以上落在一致性区间内。因此该设备可提供准确的代谢测量,服务中国大众健康和临床营养支持领域。  相似文献   
9.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比较了国内外同类仪器优缺点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有效地解决了同类仪器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电阻抗原理和人体成分测试仪的软硬件实现.仪器采用八点接触电极法,实现了全自动多频检测和节段测量,通过CAN总线与监控设备互联,实现了一台电脑同时监测多台仪器,具有人体阻抗信号采集与显示,多种人体成分参数的计算等功能.此人体成分分析仪适合家庭医疗保健和医院保健科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症、骨重建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全身骨量丢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RA分类标准的患者1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RA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IL-6)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RA患者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I-CTX)和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PINP),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运用Pearson’s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NF-α、IL-6、RANKL、I-CTX、PINP和RA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患者中初发未治疗患者(初治组)为41例,其中骨量减低患者占46.3%,骨质疏松患者占24.4%;曾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和(或)生物制剂和(或)双膦酸盐患者(复治组)为76例,其中骨量减低人群占28.9%,骨质疏松患者占44.7%。初治患者血清I-CTX、PINP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复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与RANKL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6与腰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骨转换增高可能是引起初治RA患者髋部骨量丢失的原因;持续的慢性炎症可能引起复治RA患者血清RANKL水平增加,导致患者腰椎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