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因不明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腹腔全部或部分脏器被一层致密灰白色、形似蚕茧、质韧的纤维膜所包裹,造成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及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病。Foo等[1]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我院近期经手术证实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手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甲状腺手术数量已明显增加.甲状腺手术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特别是永久性神经损伤.Lahey等于1938年首次提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能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随着人们对喉返神经解剖及与甲状腺关系的深入认识,近年来解剖喉返神经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现结合笔者开展的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总结临床经验,对防治术后并发症问题谈点体会,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2岁,因突发上腹痛2小时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痛苦貌,全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为著,肠鸣音弱。血常规:WBC12.4×10^9/L,Hb197g/L,N65%。腹透:两侧膈下见半月形引流气体影,考虑上消化道穿孔。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诊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修补术。术后30余小时,病人在床上解小便后,出现腹痛、腹胀,腹痛以右上腹为著,伴胸闷、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是由血栓、气栓、脂肪、瘤栓或羊水等栓塞引起,其中最常见的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约80%存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后可导致肺梗死、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死率高达25%~30%。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与治疗手段的提高,急性肺栓塞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使得该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BALB/C小鼠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 NC组)、SAP组和GLP-2治疗组( GLP组),每组20只。 SAP组、GLP-2组采用腹腔分次注射大剂量L-精氨酸方法制备SAP模型。观察SAP小鼠血和腹水淀粉酶及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改变,应用GLP-2治疗后观察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 SAP 组小鼠血和腹水淀粉酶值分别为(1260.93±58.99)U/L和(389.33±30.31) U/L,均高于 NC组和 GLP-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免疫组化法检测SAP组小鼠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表达分别为(19.57±6.56)个/HP、(5.49±2.97)个/HP、(2.96±1.22)个/HP、(6.20±3.22)个/HP,低于NC组和GLP-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GLP-2治疗组与NC组比较,CD4+淋巴细胞和IgAλ链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GLP-2能够提高SAP小鼠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表达,对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yroid,PMLT)是一种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有报道称占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3.0%~5.0%,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常被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等.我院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标准胸腔镜手术与小切口手术相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腋下第4肋间做-4cm-10cm小切口,在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做一探查孔,置入胸腔镜,可单纯手工操作,或使用一次性消耗品操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30~120min),术后平均胸腔引流时间3d(2~6d),术后平均住院8d(6~12d),发生胸腔并发症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灵活,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皮瓣厚度及切除范围的合理选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5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薄层皮瓣组24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组28例。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局部复发的情况。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组的手术中出血量(150±50)mL、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33.33%,高于薄皮瓣组的(50±25)mL、3.57%(t=11.96,8.62均P<0.05);手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2年,两组均无局部复发。结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及浅筋膜外皮下脂肪组织,适当缩小皮肤切除范围,未增加局部复发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