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发瘫乙型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骨科1992年1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晚发瘫乙型患者10例,其截瘫指数在“4”以上,采用半侧椎板切除8例,前方减压2个月后再行丰椎板切除2例。术后应用神经恢复药及脱水药。卧床时间视病情而定。结果:8例截瘫完全恢复,1例可自行活动,1例无效,其截瘫完全康复率80%以上。结论:晚发瘫乙型致瘫机理多为机械性压迫(90%),只有10%病例为脊髓磨损变性坏死。保守治疗无效。半侧椎板切除术是首选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骨关节结核与其他骨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一样,只是因其症状不典型和不确切,且易误诊。现详细介绍老年人骨关节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0—06~2005—05收治骶髂关节结核21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不同的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均未植骨。术后随访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2-02~2002—12我院手术治疗脊椎骨结核1287例,胸椎696例,腰椎563例。合并截瘫230例,占17.9%。现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截瘫病例中颈椎5例,腰椎7例,胸椎218例(上段27例,中段86例。下段105例)。年龄3~68岁,其中21~50岁123例。遵循原天津骨科医院按运动、感觉、反射从轻到重程度分级的截瘫指数,一至六级病例分别为2,40,34,37,31,86。五、六级为重症瘫痪117例(50.9%)。截瘫症状出现到手术时间:1个月内68例,1~2个月63例,2~3个月39例,3个月以上60例,其中2a8个月和4a6个月各1例。  相似文献   
5.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作为生物活性因子家族的成员,因其生物活性的多效性而备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视。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损神经再生及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40只大鼠建立高位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4组,3个实验组分别将不同质量浓度10,20,40mg/L的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液0.2mL注入神经再生室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干预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神经再生及其靶器官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4周,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8,12周,各实验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质量及截面积残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神经远段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截面积及髓鞘厚度均小于自体神经近段(P<0.05),其中以40mg/L质量浓度指标变化最为显著(P<0.05)。说明在修复缺损神经过程中,向由可降解生物膜形成的神经再生室内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神经的结构再生与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骨科门诊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36例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排除滑膜结核后,采用局部封闭加中药内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女,75岁。腰痛7 a,近2个月加重,酸胀痛持续3~7 h,可自行缓解,服用止痛药疗效不佳。体征:左腰骶棘肌外缘,第2腰椎水平部位,皮下深处肿物大小约3 cm×3 cm,边界不清楚,轻压痛如电刺样。右胸腋中线第8肋间皮下两个肿物约3 cm×2 cm,1 cm×1 cm,压痛敏感。X线示未见骨破坏;CT示肿物边界不清;MRI示占位病变,位于第2腰椎棘突旁,低密度,边界清楚;彩超示两处低回声区,未见彩色回流。术前拟诊: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手术取两处肿瘤局部切口,沿肿瘤边缘扩大切除肿瘤3个,位于骶棘肌筋膜2个,肋骨表面1个。病理测直径分别为2 cm、2 cm、1 cm。切…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结核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广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942-6943
现将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由外院误诊为腰椎结核的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因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且并发疾病多,在骨结核的治疗用药和手术选择上,都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作为生物活性因子家族的成员,因其生物活性的多效性而备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视。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损神经再生及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方法:40只大鼠建立高位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4组,3个实验组分别将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mg/L的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液0.2 mL注入神经再生室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干预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神经再生及其靶器官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4周,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8,12周,各实验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质量及截面积残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各组神经远段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截面积及髓鞘厚度均小于自体神经近段(P < 0.05),其中以40 mg/L质量浓度指标变化最为显著(P < 0.05)。说明在修复缺损神经过程中,向由可降解生物膜形成的神经再生室内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神经的结构再生与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神经再生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1.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