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降压药物使用特点,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提出改进意见。方法: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数据库,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结果:①调查服药人数758人,血压控制率38.13%;有22.78%的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②降压药物分类计算,使用复方制剂药物的居首位,有73.61%的人使用;其次为钙拮抗剂和ACEI类药物,分别为24.14%和12.40%;③单用一种降压成分药物的人数为142人(约18.73%);单用一种复方降压制剂药物的人数为449人(约59.23%);联合复方或非复方用药人数为167人(22.04%),以二联为主,复方制剂加别种药物占14.52%。结论:社区降压药物的品种分布是基本合理的,但联合复方或非复方用药比例较少,存在重复用药现象,有滥用复方制剂倾向,服药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提示我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治疗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lHA)是机体针对自身红细胞产生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加速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溶血。患者在多次输血免疫刺激后可以产生同种免疫抗体。但此类抗体由于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的自身抗体的掩盖作用而不易被发现。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常使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增加难度,容易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危险。本文摘录了1987~1997年上海输血研究所等单位共报道的16例AIHA伴同种抗体病例并作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7-2012年间医院输血科参加全国性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的结果,并与全国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2012年间参加所有检测项目的上报结果均合格,满意100分。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结果与参与者的一致性评分均满意。结论:输血科参加全国性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输血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高输血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血小板的输注量进行分析.方法 对27例血液病进行同胞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分析ABO血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液辐照与血小板输注的关系.结果 移植后ABO血型不合者在血小板恢复时间和血小板输注量上与血型相合者无显著性差异.辐射照射对血小板输注量无显著性的影响.结论 ABO血型不合不会影响移植后的血小板的恢复.辐射照射对血小板的输注量也无显著性的影响,但可以避免输血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烧伤住院患者成分输血的使用及其疗效分析,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30例烧伤患者的成分输血量和临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共输注红细胞悬液979U,冰冻血浆7 064U,机采血小板56U,冷沉淀20U。轻度、中度与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两两比较,在治疗期间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及血小板输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体液渗出期间冰冻血浆输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的输注应用于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其他组;血小板输注防止了烧伤后继发感染及脓毒血症;冰冻血浆的使用既有效扩充血容量,也使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不同烧伤程度和烧伤后不同时期患者对输注的血液成分需求和输注量不同,相应临床疗效也不同。根据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成分输血方案是烧伤患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豁痰通脉汤治疗高海拔地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3月~2007年8月就诊126例痰瘀互结、心脉瘀阻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加服豁痰通脉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77.8%.结论:豁痰通脉汤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科团队强化医疗模式在提高血压控制率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00例血压未控制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后,随机均分为医疗干预组(接受全科团队模式的全科强化医疗干预手段)和自我管理组(接受随机门诊治疗和基层日常社区高血压分级及自我管理)。两组均干预1年。结果①干预1年后,医疗干预组的血压达标率为67.3%,显著高于自我管理组的42.7%(P<0.01);医疗干预组的血压由(155.03±13.30)/(95.27±10.78)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降低为(135.00±11.70)/(81.93±8.41)mmHg(P<0.01),自我管理组由(157.51±11.00)/(96.92±7.87)mmHg显著降低为(144.72±14.96)/(88.66±10.50)mmHg(P<0.01)。医疗干预组不遵医服药、不定期就诊和超重或肥胖方面的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不良生活方式、情绪波动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全科团队强化医疗模式在高血压的二、三级预防中,强调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责任,形成紧密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更有利于药物处方和保健处方的落实,提高了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与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疸患儿ABO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与"O"型孕妇孕期免疫性(IgG)抗体效价的相关性.方法分析60例黄疸患儿血型血清学检查及其母亲产前IgG抗A(B)效价检测结果等有关资料.结果黄疸患儿ABOHDN的发病与其母亲的免疫性抗体效价高低成正相关.结论产前检测夫妇ABO血型不合,特别是"O"型孕妇的IgG抗A(B)效价,对预防和治疗ABOHDN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