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59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苯作业工人白细胞降低者的总估校正现患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乡镇工业苯作业工人4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的间隔半年的两次数据,应用俘获再俘获法,计算其白细胞降低者的总估校正现患率(ACPR)。结果苯接触组为36.8l%(29.14%~44.48%),对照组为12.71%(7.20%~18.22%)具有显著差异,其相对危险度为2,9。用常规法求得的4次检出率分别是:苯接触组为26.37%,18.73%,27.93%,36.76%;对照组为6。85%,7.38%,7.94%,15.00%。均在其ACPR之95%可信限内,可见ACPR计算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值得推广。对于稳定的人群,可用其每年一次的健康监护资料计算ACPR。  相似文献   
2.
化工行业职业性机械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交叉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化工行业机械伤害的有关诱发因素,估计其作用强度。方法 采用病例-交叉设计的方法。以操作和检修时受伤的化工工人为研究对象,每个对象在受伤后2d内完成调查,收集他们受伤前10min、上一工作日同一段时间和受伤前1周内有关诱发因素暴露的信息,用配对时间段方法和一般频数法进行分析,评估各种诱发因素的危险度。结果 一般频数法分析的结构表明,操作方法异常、设备工具缺陷、工作紧迫、注意力不集中、不使用防护用品、精神状况较差、与同事配合不协调、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等瞬时危害因素的RR值及95%可信限的下限均大于1。配对时间段方法分析的结果与其相拟,但95%可信限较宽。结论 化工行业职业性机械伤害的发生存在着诸多诱发因素。病例-交叉研究中的一般频数法与配对时间段方法相比,前者所得结果较为可靠,研究的相对效率较高。建议进一步使用多个时间段方法进行研究,以减小混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毒性研究进展与瞻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药吡虫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由日本特殊农药株式会社 (现有的日本拜耳农用化学公司 )开始合成 ,80年代后期由德国拜耳公司与日本特殊农药株式会社共同开发。1991年开始商品化 ,1992年后期以Imidaclorprid在日本注册 ,商品名Admire[1]。在国内 ,目前已有多个厂家进行生产 ,又名必林、蚜虱净 ,用于田间叶面喷雾 ,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多种农业害虫有特效 [2]。它的作用具有低毒、广谱、高效、有效期长、安全性好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 ,能高效杀灭刺吸式昆虫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吡虫啉生物学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丙烯酰胺危害健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王爱红  夏昭林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534-1535
丙烯酰胺 (Acrylamide ,AAM )主要用于合成聚丙烯酰胺。后者在工业、国防中用途广泛 ;例如用于市政供水处理中的絮凝剂和纸浆加工以及用作化妆品添加剂、土壤调节剂等。丙烯酰胺是一种已知的神经毒性物质和人类可能致癌物 ,目前发现除职业接触外 ,人们还可通过日常饮食 (如油炸薯片、薯条、高温烘烤的面包等 )摄入大量丙烯酰胺〔1,2〕,其危害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现对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危害研究作一综述。1 代谢丙烯酰胺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可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以及胎盘进入体内 ,并立即分布到全身。目前丙烯酰胺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还…  相似文献   
5.
DNA修复基因在防止机体受致癌剂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特定的遗传变异对修复表现型和癌症风险的影响。通过测定308位属于欧洲发展规划组织(EPIC)的意大利人的DNA加合物水平及调查3种DNA损伤修复基因的多态性:XRCCl—Arg399Gln(外显子10)。XRCC3-Thr241Met(外显子7)和XPD—Lys751Gln(外显子23)。通过用DNA-32P一末端标记阵列测DNA加合物水平。用PCR—RFLP测其基因型。XRCC3-241Met基因型与较高的DNA加合物水平显著相关,而XRCCl-399Gln型和XPD-751Gln型仅在从不吸烟者中才与较高的DNA加合物水平相关。XRCC3-241Met纯合子平均DNA加合物水平为11.44±1.48(±SE),Thr/Met杂合子为7.69±0.88,而Thr/Thr纯合子为6.94±1.11(F=3.026,P=0.042)。从不吸烟者XRCCl-399Gln纯合子DNA加合物水平平均为15.60±5.42,与Gln/Arg杂合子的6.16±0.97和Arg,Arg纯合子的6.78±1.10相比(F=5.237,P=0.007)。调整几种混杂因素后观察到XPD-751Gln相比从不吸烟的XPD-751Lys纯合子其比值比有显著性(OR=3.81,95%CI:1.02~14.16)且DNA加合物水平高于平均值。表明所有已分析的多态可导致不同的DNA修复,并提示需进一步探讨存在于基因多态、吸烟和其他风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某化工厂1987~2000年164例工伤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某化工厂工伤事故的分布规律及其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对1987~2000年该化工厂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 ①事故以轻伤为主,约占80.0%。②事故类别主要是灼烫烧伤和机械伤害,分别为工伤事故总数的35.8%、28.5%。③工伤伤害性质以骨折多见,约为总数的56.1%。④受伤工人的年龄分布以30~40岁段为主,约为总数的31.1%。⑤工伤事故原因中注意力不集中和违反操作规程分别为总数的43.0%,38.3%。结论12根据上述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联合型健康教育活动的近期效果,作者重复调查了健教组社区老年人有关高血压“知-信-行”的状况,与基线和对照组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联合型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健教组在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作者还对这项联合型健康教育活动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本次研究的体会,并指出了进一步提高这项活动效率、效果的工作重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职业因素与老年人多维健康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多维功能评价(comprehensivefunctionasesment,CFA)能全面鉴定出老年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1]。了解老年多维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保健服务措施,有效地改善高危老年人群的健康功能状况。国内外有关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9.
接触生物标志物及其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biomarker)是指能反映生物体与环境因子(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分子水平改变的物质。生物标志物可分为接触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xposure)、效应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ffect)和易感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DNA损伤修复基因高甲基化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型遗传在肿瘤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DNA甲基化是表型遗传的主要形式,主要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由于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致使修复基因的表达抑制,使得其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但是有些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也有有利的一面,如使得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这对于判断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