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停药后HBV DNA反跳率,探讨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方法:对5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1次/d,其中两例患者于1年后失去随访而从本文中剔除,其余5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最长服药时间45个月,最短时间为12个月,平均疗程30.6个月。治疗前患者肝功能异常,HBeAg阴性、HBV DAN阳性,ALT大于正常2倍以上,TBil小于正常3倍以下,每3个月对上述指标进行一次动态观察。结果:经拉米夫定治疗后ALT复常率1年时93.6%,2年时83.3%,3年时67.9%。HBV DNA阴转率1年时为98.2%,2年时为80.1%,3年时为71.4%。服药时间满2年停药后平均随访1年,HBV DNA复现率为4/11(36.4%)。结论: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有效,出现病毒变异率较低,2年的疗程可能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逐渐成为系统性认知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从整体角度分析不同状态下细胞内的动态变化,与中医的整体观一致,在研究中医证候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并在认识多种疾病的中医证候上取得进展。目前蛋白质组学在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预后上取得一定成果,在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型差异上也取得进展。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组学在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型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逍遥散加味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α干扰素副作用的影响。方法:观察对照组(α干扰素)103例,治疗组(α干扰素+逍遥散加味治疗)79例治疗前后患者肝功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的情况及慢性肝病问卷得分的变化。综合评价逍遥散加味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及结论:逍遥散加味联合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疗效(P<0.05)及生活质量(P<0.01或P<0.05),减少干扰素副作用(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5天;对照组42例,采用更昔洛韦(5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5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皮疹、体温、口腔溃疡消退情况,并详细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皮疹及体温、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完全治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P0.01,P0.0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有效,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消化道息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息肉易发生癌变,故积极治疗息肉对降低消化道癌症具有重要意义。吴耀南教授认为消化道息肉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或外感六淫等导致脏腑阴阳失调,阳不化阴,阴气凝聚而成,临床上采取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消化道息肉颇获成效。文章主要介绍吴耀南教授以“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基础,运用阳和汤论治消化道息肉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伍用益血生胶囊与IFN-α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之差异。方法:288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IFN-α1b皮下注射,5 mU/次,每周3次,疗程个体化。依患者意愿,其中125例伍用益血生胶囊口服(联合治疗组),1.0 g/次,3次/d,疗程3个月。163例未伍用益血生胶囊(IFN-α单药治疗组)。治疗结束后随访至少24个月。统计学分析采用意向治疗分析。结果:2组性别、年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HBV DNA水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以及IFN-α疗程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112例、IFN-α单药治疗组141例完成治疗和24月随访。联合治疗组、IFN-α单药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在治疗结束时、随访12月时、随访24月时分别为48.0%(60/125)和35.0%(57/163)(x2=4.980,P=0.026),45.6%(57/125)和33.1%(54/163)(x2=4.645,P=0.031),38.4%(48/125)和32.5%(53/163)(x2=1.076,P=0.300)。结论:IFN-α伍用益血生胶囊比IFN-α单药治疗能够适当提高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及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NAS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皂术茵陈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及TC、TG水平;行腹部CT计算肝脾CT比值;应用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NAS)及纤维化程度以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FFA及TNF-α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C、TG、FFA、TNF-α水平、肝组织NAS积分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肝纤维化分期总有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48/60)、85.00%(51/6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36/60)、73.33%(4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皂术茵陈方可改善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FFA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1胆汁酸的来源与分类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为一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表面活性,它们的两亲特性允许胆汁酸乳化后在随后从小肠中吸收的膳食脂肪、脂溶性药物和维生素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胆汁酸被重新认识为有效的信号分子,在葡萄糖、脂质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胆汁酸由肝脏中的胆固醇分解代谢产生,人体每天约合成1.0~1.5 g胆固醇,其中0.4~0.6 g在肝内转变为胆汁酸。生理条件下,胆汁酸的合成、转运受到精密调节,并维持胆汁酸稳态,胆汁酸的主要合成场所在肝细胞内,根据合成来源,胆汁酸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康氏抗纤方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CHC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PEG-IFNα-2a注射液180μg/次,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0.3 g/次,口服,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康氏抗纤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测定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丙肝病毒定量(HCV RNA)及慢性肝病问卷(CLDQ)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与生化应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测定值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LDQ各项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仅在系统症状、活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腹部症状、困乏、情感、焦虑方面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氏抗纤方联合PEG-IFNα-2a、利巴韦林治疗CHC在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同时,具有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时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2种给药途径的疗效和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102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2b每次5mU,每周3次,依患者意愿或皮下注射(61例)或肌肉注射(41例)。以AbbottEIA试剂检测HBeAg,以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联合应答定义为兼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HBVDNA<103拷贝/ml、HBeAg阴转伴或不伴抗-HBe阳转。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意向治疗分析。结果2组性别、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DNA水平以及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IFN-α疗程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皮下注射组、肌肉注射组治疗结束时联合应答率分别为39.3%和34.1%(χ2=1.552,P=0.213),随访6月时分别为41.0%和34.1%(χ2=0.283,P=0.594);皮下注射组疗程中白细胞减少(<4.0×109/L)发生率14.8%、中性粒细胞减少(<2.0×109/L)发生率18.0%、血小板减少(<100×109/L)发生率18.0%,肌肉注射组分别为34.1%(χ2=5.280,P=0.022)、39.0%(χ2=5.551,P=0.018)和43.9%(χ2=8.064,P=0.005)。结论与皮下注射相比,肌肉注射不提高IFN-α对CHB疗效,而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